1999年7月,陳潔瑩大學畢業後南下深圳踏上了打工之路,並應聘到一家書城做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在深圳書城工作了一年多,陳潔瑩漸漸熟悉了圖書運作的一些基本流程,知道了圖書銷售有著巨大的利潤。於是,她打算自立門戶開一家小書店。
此後,經過多方考察,在家人的讚助下,陳潔瑩投資近l0萬元在人口密集、人流量較大的福田區崗廈村開了一家名為“青春show”的書店。崗廈村不愧是“風水寶地”,書店一炮打響,一年下來,陳潔瑩不僅賺回了本錢,還積累了近10萬元。接著,陳潔瑩精心為自己製作了一盒名片,並在名片的後麵打印了一係列高檔圖書的書目和價格,那些書的價格少則數千元,多則幾萬元。
2002年4月的一天,陳潔瑩應邀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宴,席間認識了深圳一家頗負盛名的公司的老總吳先生。臨分手時,兩人互相留了電話號碼。
幾天後,陳潔瑩突然接到吳總的電話:“陳小姐,請你在你名片背後的高檔書裏幫我挑選一部分。我最近裝修了辦公室,一大排書架還空著呢!”這一意外收獲,讓陳潔瑩高興萬分。要知道,那些高檔書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出售的。比如,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一套售價就是8000多元,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再比如,《泰戈爾文集》、《雨果文集》等金箔書頁的書,價格更是高得令人咋舌。後來,吳總在陳潔瑩的指導下共選了價值8萬多元的書。這麼大的訂單,陳潔瑩還是第一次接到。
原來,吳總的公司隨著知名度的上升及業務量的擴大,新買了一個樓層做辦公室,僅吳總一個人的辦公室就有100多平方米,而他隻有初中文化,現在想不斷充電,努力使自己成為高雅的“儒商”,於是就特地在辦公室的一側做了一整麵牆的書架,然而書架做好了,他卻不知道該買些什麼書填進去。
陳潔瑩幫忙把書架填滿後,吳總的大辦公室一下子洋溢出濃鬱的書卷氣。那些書也許吳總根本沒時間細看,但長期與書為伴,哪怕每天隻是信手翻翻,也會讓他書香滿懷。很多到他辦公室裏談生意的客戶,都被他那一大排書架鎮住了,幾乎每個人都連聲奉承。一心想當“儒商”的吳總聽了這話,自然十分得意。那一大排書架讓他信心倍增,他談起生意來更是順風順水。通過這次合作,吳總對陳潔瑩充滿了欣賞之情,兩人竟成了交情不錯的朋友。
通過這筆生意,陳潔瑩淨賺了2萬元。這讓她萌發了拓展生意的靈感。她想:很多深圳老板在有錢之後越來越注重文化品位,很注意“麵子工程”,生怕被人視為“土財主”,所以,用書架撐門麵對他們來說,的確不失為好辦法;再說,什麼身份、職業,書架上填什麼書,這裏麵的學問大著呢,弄不好可能適得其反。所以,那些老板肯定需要一些為他們“填書架”的人,這豈不是巨大的市場嗎?
“填書架”該從何處著手呢?正當陳潔瑩迷茫之際,吳總再次打來電話,說有一個朋友參觀了他的新辦公室,對他的書架讚歎不已,那個朋友也想“填書架”。在他的大力推薦下,陳潔瑩順利地把這單生意接了下來,而且合作得非常愉快和成功。
大凡成功者,無不都具備著超人一等的長遠眼光。生意場上想要獲得勝利,就必須要有非凡的眼光,非凡的手段才行。相比起來,自身的“硬實力”反而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小生意算大賬,切勿因小失大
做個小生意就開始布局謀劃,大談前景,暢想未來,有幾個做成功的大生意是最開始就設計、規劃、預估好的?如果有這樣的好本事,你就是先知,先知就是神仙啊,那就不用幹事了!
所以,做小生意的前提就是要賠得起,賺的夠!
什麼是賠得起?就是你要雇人的時候要舍得花錢,別什麼都是斤斤計較的,你也不想一想,你都是剛起步,就想著來的人就要與世界同步啊?不現實嘛!很多的生意人就是這樣的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本來可以多花點錢就能解決了的事,非要節外生枝,還動不動就設想是不是管理上出了問題,應該怎樣管理?是不是應該搞一搞什麼公司文化?就那麼幾根燒火棍,別來那些什麼畫餅的東西,關鍵還很難忽悠到人。
小生意首先是讓別人先賺到錢,你自己的那份利潤最好暫時先別考慮,要不然,總會是在死胡同裏轉磨磨,捶胸頓足的!這個一定要想明白,是誰在為你賺錢,先把他們伺服好了再說。小公司的老板最開始就是個飼養員,不是營養師,更不是醫學專家,本末倒置了就會出現很多相似痛楚的不良情況了!
做客戶也是,有錢賺,差不多就行了,要大氣些,放開些,即使你明知道這個單賺不了幾個錢,也要表現出相互幫幫忙的態度!別搞得自己焦頭爛額的,還總是跟人家客戶說你不賺錢。越是這樣,越沒財氣!既然想接,就痛快點。時間久了,生意自然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