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謀略篇(10)(1 / 3)

接下來的兩個月,王振剛始終處於一種亢奮的創作狀態:構思、設計、畫圖、捏型、安裝腿腳毛須、上色、晾幹。聰明的王振剛很快就探索出一整套製作黃泥昆蟲的工藝流程,並做出了十幾個人們常見的黃泥昆蟲:甲蟲、蟈蟈、蛐蛐、螞蟻、蜜蜂、蝴蝶、螞蚱……之所以選擇昆蟲而不選其他動物,他有獨特的見解:“昆蟲是世界上最小的動物,也是人們最少細看、最少知道的動物,因為好奇和陌生,人們就會願意買它,而且昆蟲身體小,好塑造,並可以用一比一的比例來製作,這就更增加了真實感。”

10月20日下午,王振剛在廣州的同學打來電話告訴他:你拿去的16件黃泥昆蟲被訂購了4.5萬個,而且全是通過外貿出口!

王振剛欣喜若狂,一件作品1.2元,一共5萬多元啊!那是一個什麼概念啊!他為自己人生的第二次選擇的成功而高興!

11月底,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由區民政局牽頭,由王振剛任技術員的一家工藝品廠成立了!王振剛負責製造模型,工人們再根據模型來做。

整整做了三個月,任務終於搶完了。不過當時廠裏給王振剛開的工資是300元,實際上他沒有賺到錢!

黃泥昆蟲工藝品一炮打響後,在1992年春季的廣交會上,他們的產品仍是供不應求,一下子就訂出了30萬件,全部出口!

這時,因為種種原因,王振剛回家成立了自己的工藝品廠,自己重新尋找銷路。他開始想法打開國內市常在最初幾年裏,他差不多跑遍了全國出名的小批發市場,並成功地打進了黑龍江、遼寧、天津、浙江、江蘇等地市場,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994年春天,區裏那家福利廠因管理不善而解散。這樣,外貿的活兒便落到了王振剛的頭上,他躊躇滿誌地準備要大幹一場。恰逢這時,一件小事使他對產品的質量有了新的認識,也使他的經商理念有了大幅度提升。

那是1994年4月,他們突然接到了近300件的退貨。這可是從來沒有的事情啊,他們的產品一直是俏貨。打開一看,裏麵全是掉漆的、摔壞的蛐蛐、蟈蟈等。原來這些產品是在裝車中不慎摔壞的。對方說,不是我們不講理,而是我們覺得你們的產品應該在防摔方麵做些努力和提高。王振剛馬上意識到:這種工藝品不僅要美觀精巧,惟妙惟肖,而且也確實應該在一定程度上更結實一些。

經多方查找資料,詢問有關科技部門,他終於發現了產品易碎的兩個原因:一是因為近兩年本地黃泥中的粘度有所下降;二是因為在烘幹的過程中黃泥幹燥太快,所以就產生易裂的現象。問題找到了,他馬上決定在黃泥中兌加一定比例的膠水,使其粘度大大增加,而且今後不采取烘幹的方法,要自然晾幹。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後來的產品再也沒有出現過這種現象。半個月後,王振剛打電話向那個客戶說:“我們真誠地感謝你,你使我們的產品質量上了一個台階!原來的貨我們給你退了錢,今天我們給你們發過去這300件工藝品算是獎勵你們的,請以後多提意見,多多合作!”

接到這些獎勵的工藝品,那個客戶感慨地說:“王振剛可決不是一般的生意人,他要不在市場上稱王才怪呢!”

王振剛是個舉一反三的人,在製作過程中,他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在摔壞的工藝品上,隻要一掉漆,裏麵的黃泥就“裸露”無遺,實在難看。於是他請教了不少畫畫的朋友和老師,采取了加進某種色素的方法,使裏麵的黃泥盡量與昆蟲的身體保持一樣的顏色。這樣即使偶爾有摔壞的地方也不至於顯得太難看了。

質量在提高,銷量在增加,除國內十幾個省市外,他的產品迅速打進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人們對黃泥工藝品的認識與欣賞能力的提高,客戶們對產品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促使王振剛在製作技術的難度上也要不斷加大,水平也要更加提高。開始他們做的昆蟲盡管也很像真的,但仍屬於“象形類”作品,而今天更多客戶要求的卻是被稱為“仿真類”的產品。這種仿真類工藝品要求不論是體積、顏色、形狀等均要和真的昆蟲一模一樣,就連昆蟲的觸角、須毛、線條、紋理等也要求絕對逼真,絲毫不差。這樣的製作技術對王振剛來說並不是很難,但和製作象形類昆蟲比起來要多花時間。

為此,王振剛要求工人們寧肯少做,也要做好,絕對保證質量。同時,為了使作品更加形象,更加神似,他攻讀鑽研了二十多本關於昆蟲的書籍,如日本的《昆明學研究》、《水邊昆蟲》,台灣的《台灣賞蝶情報》、《台灣昆蟲記》等等,還記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這些都為他製作昆蟲工藝品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矗1999年12月,日本一家客戶來訂做15萬個金龜子(產於日本的一種甲蟲),但要求產品上麵的綠色金屬光澤要與真的金龜子一模一樣。

這可難壞了王振剛。他試著用了十多種顏色,都達不到那種晶瑩剔透的光芒。為攻克這個難關,他已度過了十多個不眠之夜。有一天上午,他去吉林辦事,在街上無意中看見一個女青年手指甲上塗的指甲油發出的光非常接近自己想要的那種光澤,他急忙追了上去。在那個女青年的指點下,他買了那個品牌的指甲油回家一試,果然光澤非常鮮亮,與真金龜子的顏色極其相似!當時,有員工提出用於購買指甲油的錢可以買好幾百倍的普通顏料,不劃算。可王振剛卻說:“質量與信譽是關鍵,付出肯定有回報!”結果,日本客人非常滿意,很快就又訂了一批20萬件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