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謀略篇(10)(2 / 3)

如今,王振剛的黃泥昆蟲工藝品已經遠銷海外100多個國家,走遍了七大洲四大洋。

更令他振奮的是,他的黃泥昆蟲受到了一些文物考古工作者的青睞。近年來,王振剛先後為日本東京博物院、台灣省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館製作了40多種瀕臨滅絕的黃泥昆蟲標本。

從1990年到現在的15年裏,王振剛總共製作的黃泥昆蟲種類多達兩千七百多種,平均每年的出口量高達100萬件,2001~2004年每年的出口量更高達200多萬件,不僅為國家賺了大量外彙,也使自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百萬富翁。

做民工何以賺取數十億?

鄭大清創建的新疆天地集團,是新疆有名的民營企業之一,企業從九年前的零開始,到目前擁有資產19.6億元人民幣,負債率僅為8%。集團共有16家全資子公司,分別從事著商業、農業、房地產業、電子通訊、生產加工業、生物藥業、酒店服務等眾多行業,全員職工5000餘人,並以原創資產在九年時間裏增長5000餘倍的非凡業績創造了一個西部企業的發展奇跡!

從一個普通的農村打工仔到創業之星,再到慈善愛心企業和全國百強冠軍,鄭大清的人生經曆和道路卻充滿了坎坷、艱辛、奇跡和苦難。

鄭大清出身在四川省儀隴縣一個貧窮的山村,在艱苦的環境裏,母親悉心的教誨和貧困的生活練就了他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和勤奮好學的性格。

1985年,鄭大清懷揣從親戚朋友籌集的70元錢路費隻身來到新疆,踏上了一片未知卻充滿神奇的土地,開始了他新的創業曆程。3月的新疆,寒風凜冽。經過幾天幾夜的擁擠和奔波的鄭大清在走出烏魯木齊市火車站的大門時,全部的家當隻剩下1毛2分錢和一床在部隊用過的舊棉被。麵對人生地不熟的新疆,他不知道該走向何處?

“有一個同鄉在水磨溝當小工頭。”突然鄭大清想到了一個人,就像找到了救星,想方設法混上了開往水磨溝的汽車。暮色籠罩,陰沉沉的天空飄著雪花,鄭大清扛著一床棉絮,來到了水磨溝。站在露天壩裏,他頂著呼嘯的寒風,忍受著饑餓,等啊等,從傍晚一直等到深夜,始終都沒見到同鄉歸家的影子……

半夜裏,鄭大清被一陣聲音叫醒。原來極度疲勞和饑餓的他,裹著棉絮不知什麼時候躺在飄著雪的屋簷下迷迷糊糊地睡著了。那晚,幸虧他被同鄉的鄰居叫到一間堆放煤炭的茅屋裏,才免遭了一整夜的風雪和凍傷。

後來,鄭大清憑著懂一些建築知識的優勢,在同鄉的工地上當了工班長,勞動一天能掙到5元錢。在那裏,他除了吃苦幹活、拚命讀書外,更是細心學習人生各方麵的知識和管理經驗。他認識到,光用力氣打造的天空是辛勞、漫長而暗淡的,而用智慧和勤奮打拚的世界才是長久、穩固和光彩奪目的。

第二年四月,鄭大清回到家鄉召集了40多個農民工來到新疆,並從別人手裏轉包了一些小工程。他帶領工人們夜以繼日地勞動,按時順利完成了工程。但沒有想到等工程交工後,因包工頭不講信譽,光幹了幾個月活,但他們沒有拿到一分錢。

那段日子,鄭大清日日夜夜都在忙碌奔跑著。因為這時幾十個工人的吃飯都成了問題。他對工人們說:“眼前大家雖然苦點,但是,我保證隻要我鄭大清在,我們一定能再找到活兒幹,一定能掙到錢!”鄭大清以他坦誠的人格力量、必勝的信心和超人的膽識感染著每一個人,鼓舞著人們的士氣,就在他最困難的時候,很多人還是緊緊地跟隨著他。

然而,最後依然是事與願違。那年,鄭大清雖然又找到了活兒幹,但由於當時民工毫無保障,後來叫他們幹活的那位老板,在年終時也攜款跑了。工人們向他討工錢,借錢給他的人們也紛紛向他討債。每天,他如坐針氈,但鄭大清沒有躲藏,沒有回避矛盾,他挨個的向工人們出據好欠條,他叫大家相信:“我鄭大清這輩子就是當牛做馬也要償還清欠你們的一分一厘錢,決不會讓你們跟著我吃虧。”

鄭大清的承諾,表現出了一種超凡的鎮靜、穩重和人格力量,但他內心根本沒譜,一直在盤算著如何才能償還清這筆債務。這年年底,鄭大清沒能回四川老家和家人團聚。這時身無分文的他,不知道明天往哪裏去,更不知道如何在舉目無親的新疆度過寒冷的春節。

嚴冬,冰天雪地的烏魯木齊更冷,也找不到活幹。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一位朋友給了他5元錢,就是這5元錢,他在繁華的烏魯木齊市生活了整整一個星期,有時,他一天隻吃一次飯,有時晚上餓得難受,就起來喝冷水充饑。在那個寒冷的冬天裏,他為了節省1角公共汽車票錢,常常堅持步行,幾乎每天都要走幾十裏路。有一天,已是下午六點多還沒吃早飯的鄭大清,從衣袋中搜出2角錢,在一個街邊小食店買了一碗牛肉麵,幾口就把一碗麵湯喝下去了一半,當他再次向老板要麵湯時,老板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