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謀略篇(8)(3 / 3)

張苗很快就把自己的大膽想法付諸實踐,在報紙和網絡上打出了一條新穎的廣告:“匆忙穿行於都市叢林中的你,心裏是否也暗藏著不為人知的苦惱和壓抑,卻又無處發泄,久積於心最終影響了身心健康?如今,在崇明島碧水藍天的環境中,誕生了國內第一家‘宣泄農場’,幫你釋放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與壞情緒,讓你在刺激好玩的‘田園鏖戰’中重拾快樂與信心……”

廣告引起了無數年輕人的濃厚興趣。第一位前來“宣泄農場”體驗的陳先生,幾個月來遭受了一連串打擊,先是因為失誤丟掉了工作,接著女友又提出了分手,而新買的股票又被套牢了……他在玉米地裏瘋狂發泄過後,積聚在他心底的煩惱和壓力也得以釋放。大汗淋漓的陳先生大呼過癮。臨走時,他和朋友還往車上裝了10箱水果玉米,帶回去饋贈親友。一箱15個玉米,售價60元,兩人卻稱比在上海超市買實惠多了。

水果玉米不僅口感極佳,品種也很豐富。僅張苗種植的就有10多種,比如“草莓玉米”形體嬌小,果實可愛、酷似草莓的新品種;“尼可香”清脆可口,食用後口齒留香;“甜心兒”皮薄汁多,甜度比西瓜還要高出30%……“最令遊客動心的是,這些玉米不僅口感極佳,還富含維生素E、A、B1、B2、C、礦物質及遊離氨基酸等,能促進人體消化吸收,是標準的綠色營養食品。”

“宣泄農場”的收費方式分為三種:一是每位遊客100元,可以在玉米地裏盡情“撒野”2小時;二是按畝收費,每畝地500元,不限時,適合三五個好友一起來“組團發泄”;最“高檔”的發泄服務,是開著農用車在玉米地裏搞“破壞”,價格為每畝地800元。

至於宣泄手段,可謂五花八門,顧客們有的用手打、用腳踢,有的用鐮刀砍,有的則選擇用拖拉機在田地裏瘋狂輾壓玉米杆。但揮舞著棍子“上陣”的人最多,因為這種方式既能發泄,又不容易傷到自己。

因為水果玉米的采收期隻有一周時間,為了延長采摘期,也為了保證大半年內一直有青青的玉米杆挺立在田地中,供遊人“捶打出氣”,張苗從2010年開始分批種植玉米,讓它們成熟得有早有晚。

宣泄農場經營一段時間後,就有遊客向張苗反饋說:“你這個農場的創意好是好,但減壓方式太單一了!”張苗聽取了客人的建議,一番琢磨之後,又推出了一個名為“迷宮摘果”的休閑減壓項目--把葡萄、番茄、水果玉米等按迷宮的格局栽種,遊客們在采摘鮮果的同時,還能體驗闖迷宮的樂趣。

張苗還在農場裏飼養了一群漂亮的寵物豬、小狗、兔子,發泄者可以單獨和小動物們待在一起傾訴自己的心事。同時,遊客還可戲耍“發泄球”,將怨氣都轉移激發出來,留給自己愉悅的心情。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後來“宣泄農場”還聘請了專業的心理谘詢師,免費為遊客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2011年3月,張苗又在崇明島高價租下了150畝田地。除了大規模種植水果玉米外,她還在農場裏栽種了油菜、玫瑰、薰衣草和一些不施農藥化肥的“綠色蔬菜”。花開季節,農場裏的醉人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張苗推出的“農場宣泄”、“迷宮摘果”、“動物傾訴”、“心理谘詢”、“吃玉米大賽”等趣味減壓項目,深受遊客們的青睞。光顧“宣泄農場”的不僅有醫生、銀行職員等中青年顧客,還有麵臨高考壓力的學生,乃至五六十歲的老人。

做生意不怕你沒資本,就怕你沒想法。隻要你的想法夠奇特,有市場,就會有成功的可能。

“洗”出來的財富

1980年,周小姐從黃岡技校畢業,進入新洲棉紡廠當上一名國企員工。二十一年後,企業改製,她和同廠的丈夫雙雙下崗,穩定、安逸的生活來源戛然而止,為了正在上高中的女兒,丈夫背井離鄉到廣州打工,周小姐則在當地當起洗碗工。

“安逸的生活突然改變,就感覺被社會遺棄。”周小姐說,2001年下崗後,丈夫為了生計到廣州一親戚開的公司打工,自己沒什麼技術,隻好呆在家裏,白白荒廢了兩年時間。但是,丈夫工資不高,女兒讀書的開銷越來越大,周小姐逼著自己走出去,到餐館洗碗、到家政公司做清潔工,她什麼都幹。

2005年春節後,周小姐送女兒到武漢工程大學上學,中午母女倆在一家餐館吃飯,服務員把兩套消毒餐具放到桌上,“這消毒碗看起來很衛生喲。”周小姐笑說,“那是的,要收1元錢,武漢餐館到處都是。”女兒不經意的一句話提醒了她,“這可是投資好項目”。

她的信心源自對陽邏小餐館的了解,早幾年在當地餐館洗碗時,不僅自己洗得累,老板還要為付工錢心疼,“可以在陽邏開個這樣的消毒餐具配送中心”。

有了創業點子,興奮的她跟遠在廣州的老公打電話,兩人越談越開心。很快,老公就回到了家,兩人到武漢的一些消毒餐具廠取經,並在紅安學習開廠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