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樣品製作出來後,胡振遠發現小提手的質地較軟,便請工程師再設計第二套模具。結果,這次又發現提手的承重力不強,在提手兩邊掛上6塊磚頭,拎著沒問題,但一抖動就斷裂了……這樣進行了幾次破壞性試驗之後,他開始研究在聚丙乙烯材質不改變的前提下,如何使小提手擁有更大的承重量。通過利用鋼管比鋼筋承重力大的原理進行一些改進,把橫杆部分由實心改為空心,這一次生產出來的樣品終於令他基本滿意了。
實驗完畢,胡振遠實驗性地生產了一批小提手,就把樣品送給鄰居們試用。這個利用杠杆原理設計的提手小巧玲瓏,攜帶方便,即使上麵掛上十幾斤重的物品也絲毫不感覺是負擔。很多大爺大媽試用後,覺得用它買菜購物十分方便,提再重的東西也毫無勒手的感覺。在菜場,一些提著大包小袋的老人和婦女,見有人用小提手攜帶物品,感覺十分省事,便追著問是在哪兒買的,試用的大爺大媽們便幫胡振遠推銷起來。
就這樣,胡振遠發明的小提手很快就受到了老人和婦女們的喜歡,產品還沒正式推出,許多人就找上門來,紛紛向他購買。提手經過試用後產生的良好反響,證實了胡振遠的預見。他不再擔心提手不能變成商品,更不用擔心沒有市場了。為了防止假冒,還沒有正式生產、推銷提手,他就在2001年底拿著生產出來的樣品,前往國家專利局,申請包括以小提手為基礎、利用杠杆原理可以推廣到更多領域的十幾項產品的專利。
沒想到,專利局說如果一次申請這麼多項專利,需要交納幾萬元專利申請費!胡振遠一驚,心想:我還沒生產和賣提手,一下就要“破費”這麼多錢,值嗎?但想到產品一定會銷得火爆,他便把心一橫,向朋友借了幾萬元,果斷地向專利局交納了申請費用。做完這一切,他這才在北京市昌平區找到一個合作工廠,並花2.7萬元購買了一套模具生產線,授權該廠進行正式生產。
2002年初,胡振遠設計的第一批小型提手生產出來了,他決定首先向韓國市場銷售。但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不再在韓國人麵前丟臉,他決定先拿著提手去北京做實驗。有一天,他一早起來,背上小提手就往超市、菜場和消費者密集的地方趕,一看見拎著東西的大爺大媽,就主動向他們推銷,並進行現場演示,讓他們感受提手的方便實用。人們在使用了提手後,切實體會到了這個東西的方便,果然紛紛掏錢購買。
胡振遠製作的提手每隻售價0.50元,既方便又價格低廉,尤其適合老人使用。因此,不到半個小時,他帶去的200個提手很快就被搶購一空。第二天,他又到東直門一個菜場推銷,當時正值菜場高峰時間,在一個小時內,他就售出了500隻。有的人不僅自己買,還給親戚朋友帶。但也有人使用後指出提手掛鉤的彎度和粗細有待改進,有的男士提出小提手的握杆長度太短,使用後感覺握著很別扭……聽取了各種意見後,胡振遠後來又加長了提手握杆,並在上麵製作了凹凸握紋,使得小提手更加實用和人性化了。這之後,他每次聽到反饋意見就修改一次,這樣反複改進,直到獲得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後,他這才開始著手向韓國市場推銷。
然而,這樣看似不起眼的產品要進入韓國市場談何容易?韓國人向來對商品十分挑剔,他們會對這個來自中國民間的小玩意兒感興趣嗎?胡振遠查閱了大量資料後得出結論:韓國人十分注重商品包裝,目前自己製作的提手外型顏色過於樸素,顯然不符合韓國人的消費心理。據此,他將小提手的顏色改變成了各種鮮豔的顏色,並按照國際化標準規範地進行了精致包裝。
然而,這些準備工作籌備完畢之後,他又為沒有進入韓國市場的渠道犯愁了。那段時間,他天天到處打聽進入韓國市場的門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番苦心尋找,他終於通過一個中介公司,找到了天津一個專做韓國貿易的公司。誰知,人家對他的小提手根本不感興趣,說:“這個玩意兒太小,利潤微薄,即使進入韓國市場,也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你還是別浪費錢財了!”但胡振遠偏偏不願放棄,他說:“我在韓國被罰是丟中國人的臉,這個麵子我一定要挽回來!”在他極力地說服下,這家公司最後終於被他的執著感動,答應把小提手拿到韓國去做產品推廣,但所有費用由胡振遠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