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謀略篇(5)(2 / 3)

現在,他已經成功地發展了近50個加盟商,而且個個銷售情況都很好,有的已經掙了不少錢了。當然,在招商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問題,他感慨地說:“由於這隻是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小食品,總投資不過幾百元就可很好運轉起來,因此很多人都不相信一個投資與回報如此不相稱的項目是真的,這是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種海晶涼粉的潛在市場,就像前幾年台灣珍珠奶茶一樣,誰會相信一杯成本不過幾毛錢的奶茶卻造就了數以萬計的千萬富翁一樣,而且至今仍在受到熱捧,現在報刊雜誌上也有許許多多的廣告都在介紹各種投入低而回報高的小項目,但最後不是上當受騙就是關門大吉,又有幾個是真正成功的?”對此,同樣走過不少彎路的楊榕祥最深有感觸。機會麵前人人平等,創業其實不難,很多時候我們一直都在尋覓,然而,你發現了嗎?機會原來就在我們身邊,關鍵看你有沒有這個能力抓住它。

有時候往往一件不起眼,不被人關注的小事情、小事物,卻就蘊含著巨大的商機。

小提手帶來的千萬市場

一個中國農民,在韓國旅遊時購買了幾大袋著名的韓國泡菜。由於提在手中感到十分勒手,他便在路邊隨手折下一根樹枝做提手,誰知被韓國警察罰款50美元!他沮喪極了,感到給中國人丟了臉。為此,他竟偏執地想要發明一種方便拎購物袋的小小提手,去賺韓國人的錢!他的這個“荒誕”設想,不知被多少人嘲笑過,可他仍然堅持鼓搗出了這個小玩意兒。

這個小小提手,一經麵市,就迅速打入韓國市場,一舉掙得200多萬元。清華大學教授宋榮振甚至預言:這種提手的市場價值將達千萬元!

做這個小小提手,恐怕大多數人都能想得到,也做得出,可為什麼那麼多人就沒想到,它竟蘊藏著如此大的商機呢?這個普通農民創造的財富神話,又給了我們怎樣的深刻啟示呢?

胡振遠,是北京市順義區小店鄉的一個普通農民。2001年春,他受朋友邀請,前往韓國旅遊。赴韓國前,朋友們紛紛要他帶點韓國泡菜回來。可是到了韓國,他買好泡菜後卻在回旅店的路上遇到了麻煩。他拎著足足有30多公斤的4大袋泡菜,走著走著,雙手很快就被勒得血紅,感覺火辣辣地痛,於是,他便在路上順手折下了一段鬆樹枝,用其作提手。誰知,韓國警察認為他損壞樹木,以破壞韓國生態環境為由,罰了他50美元!50美元折合400多元人民幣啊!這件事使他覺得既劃不來,又給中國人丟了臉。事後,他總想從韓國人那兒挽回麵子,可怎麼挽回呢?這時,他突然想到:自己在韓國超市購物時,常常看見顧客提著購物袋都出現勒手的現象,心想如果自己能發明一種方便人們提拿物品的工具,不是既能解決人們購物後的煩惱,又能讓韓國人不小看自己,還能賺他們的錢嗎?

受用樹枝提東西的啟示,他很快就在頭腦中形成了一種提手的構思。旅遊完畢一回到國內,他便開始琢磨,並將這個想法設計了出來。他首先設計了一個類似小扁擔狀,中間是提杆,兩邊是掛鉤的小型提手。第一次製作時,他采用了鐵質材料,以為這種材料製作出來的提手既結實耐用又承重力強。但做出一個樣品後,他拿在手上感覺很笨重,攜帶不方便,而且鐵質材料在冬天還會隨著氣溫變低而發冷,讓使用者有冰涼的感覺。於是,他又轉而做了個塑料提手。他使用了幾次後,覺得效果不錯,就拿著它去買雞蛋。誰知,他提著雞蛋正洋洋得意時,提手卻忽然斷裂,摔破的蛋液濺了他一腳。顯然,塑料提手承重力不夠!以後他又試過用木質材料做提手,可強度還是不夠,而且不利於環保……結果,他折騰了好長一段時間,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製作材料。

經過兩個月的執著尋找,胡振遠終於尋覓到了河北省玉田縣一家生產聚丙乙烯的加工廠。認定聚丙乙烯基本符合做提手的要求後,他便決定將此作為提手的材料。他拿著一個用橡皮泥做成的提手雛形,讓模具工程師按照樣品製成模具,然後要求對方實驗生產。製一套模具要5000元錢呢!模具工程師怎麼也不理解他為何要花這麼高的成本,試製這樣不起眼的小玩意兒。但盡管不理解,工程師還是按照樣品和圖紙製出了小提手的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