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道理憐秋都懂,但是麵對眼前紛繁的事務,學業的壓力,憐秋總會覺得透不過氣。哪怕是每周五的數學小測,也時不時地來挫敗她的自信心。上周的數學測試卷她隻做了53分,她也許過於謹慎,在每道題上用時太久,導致時間不夠用,隻做了兩道大題就到了交卷時間。憐秋望著試卷後麵大片的空白,覺得自己完蛋了。
結果如她所料,王力毫不留情地當著全班同學的麵兒衝她吼道:“許憐秋,我看你給我退到哪兒去!”
那一周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透了,憐秋推開門,叫了聲:“媽!“
母親從廚房出來,接過她手裏沉甸甸的書,關切地問著:“怎麼回來這麼晚?是不是周末公車難搭……”問罷又招呼她趕緊吃飯,她感動至鼻子發酸,卻不想告訴媽媽,她是因為在學校補53分試卷的錯題,所以現在才回來。
吃飯的時候,爸爸仍未回來,憐秋問起,媽媽沉默了一瞬,淡淡地說:“我跟你爸吵架了。”原因無需多問,憐秋也能猜到,無非是爸爸又有幾個月沒給家裏供一分錢,卻常常跑出去打麻將,或者是因為爺爺奶奶……
這次吵架,媽媽罵爸爸不知上進、沒本事,爸爸一怒之下說:“整天嫌我沒用!你就欠我撇下你們走得遠遠的,幾年不回來,我看你們咋過!”這一句話讓媽媽心灰意冷,本來爸爸連著幾個月沒有交工資,媽媽疑心他有外遇,那天爸爸忽然說了這樣的話,媽媽更肯定的自己的想法。
爸爸和媽媽的感情從一開始就並非勢均力敵。爺爺年輕時跟奶奶離了婚,丟下五個孩子跟別人組建家庭。爸爸排行第二,爺爺離開那年他才12歲,為了照顧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和大伯小小年紀便承擔起家務。爸爸當過衛生所學徒,下過煤礦,當過工廠工人,做過電工,也曾冬天天不亮就起床跟著村裏人去外地賣白菜,吃過不少苦頭。媽媽在娘家四個孩子中排行老大,從小堅強獨立,還沒鍋台高的時候就得做全家人的飯。媽媽從小心氣兒高,有誌向,卻因為照顧重病的姥姥落下了太多功課,無奈輟學。後來爸爸在外公家的村裏幫人割麥子,認識了外公,外公可憐爸爸命苦,又看爸爸什麼都會做,就將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了他。媽媽在爸爸一無所有的時候嫁給了他,可是他們有太多不同,媽媽希望爸爸努力賺錢,把日子過到眾人前頭,爸爸則覺得錢不在多,夠花就行。每次他們因為這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起了爭執,媽媽就會指責爸爸無能,爸爸則嫌棄媽媽愛財,這個家庭的戰爭,一直持續到憐秋中學畢業。
對於憐秋來說,爸爸在家的時間本就少,自從她上了寄宿班,一周回家一次,見到爸爸的機會就更少了。爸爸和媽媽不和,她在學校也會為此憂心,卻什麼也不能做。
雖然每次吵架憐秋總站在媽媽這邊,雖然爸爸真的有很多缺點,雖然她和爸爸之間並沒有太多交流,但是爸爸比畢竟疼她勝過疼哥哥,畢竟她和爸爸血脈相通,她無法想象爸爸離開她的生活。她真的擔心爸媽這次再也和解不了,自己和哥哥就變成了單親孩子……在學校的晚上,睡不著的時候憂心忡忡地想著這些,內心壓抑,默默流淚,而這些家庭的秘密,卻無法向旁人傾訴。
十五歲的憐秋是個心事重重的孩子,她多想像潮歌那樣,看到父母吵架的時候大吼一聲“爸!媽!別吵了!有意思嗎!”做個大膽而幹脆,簡單而粗暴的和事佬,輕易化解矛盾,但是每次麵對爸媽的冷戰,她也習慣性地保持沉默,她無法開這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