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流通負債又可以分為: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通俗地講,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
(3)所有者權益。這是指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應享的剩餘利益,即一個會計主體在一定時期所擁有或可控製的具有未來經濟利益資源的淨額。所謂淨資產,在數量上等於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餘額,這可以通過對會計恒等式的變形來表示,即: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企業的所有者和債權人均是企業資金的提供者,因而所有者權益和負債(債權人權益)二者均是對企業資產的要求權,但二者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主要的區別有:性質不同、權利不同、償還期限不同、風險不同、計量不同。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是指不應計入當期損益、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者損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分為: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
損失是指由企業非日常活動所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分為: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損失。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3.利潤表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例如,反映1月1日至12月31日經營成果的利潤表,由於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間的情況,所以,又稱為動態報表。有時,利潤表也稱為損益表、收益表。
利潤表主要提供有關企業經營成果方麵的信息。通過利潤表,可以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的收入實現情況,即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有多少、實現的其他業務收入有多少、實現的投資收益有多少、實現的營業外收入有多少等;可以反映一定會計期間的費用耗費情況,即,耗費的主營業務成本有多少、主營業務稅金有多少、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各有多少、營業外支出有多少等;可以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成果,即,淨利潤的實現情況,據以判斷資本保值、增值情況。將利潤表中的信息與資產負債表中的信息相結合,還可以提供進行財務分析的基本資料,如將賒銷收入淨額與應收賬款平均餘額進行比較,計算出應收賬款周轉率;將銷貨成本與存貨平均餘額進行比較,計算出存貨周轉率;將淨利潤與資產總額進行比較,計算出資產收益率等,可以表現企業資金周轉情況以及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水平。
利潤表分項列示了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對外投資等所取得的各種收入以及與各種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損失,並將收入與費用、損失加以對比結出當期的淨利潤。這一將收入與相關的費用、損失進行對比,結出淨利潤的過程,會計上稱為配比。其目的是為了衡量企業在特定時期或特定業務中所取得的成果,以及為取得這些成果所付出的代價,為考核經營效益和效果提供數據。比如分別列示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並加以對比,得出主營業務利潤,從而掌握一個企業主營業務活動的成果。配比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在利潤表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通常,利潤表主要反映以下幾方麵的內容。
(1)構成主營業務利潤的各項要素。從主營業務收入出發,減去為取得主營業務收入而發生的相關費用、稅金後得出主營業務利潤。
(2)構成營業利潤的各項要素。營業利潤在主營業務利潤的基礎上,加其他業務利潤,減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後得出。
(3)構成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各項要素。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在營業利潤的基礎上加(減)投資收益(損失)、補貼收入、營業外收支後得出。
(4)構成淨利潤(或淨虧損)的各項要素。淨利潤(或淨虧損)在利潤總額(或虧損總額)的基礎上,減去本期計入損益的所得稅費用後得出。
4.差額分析法
差額分析法是股票投資者進行財務分析的具體方法之一,也叫絕對分析法,即以數字之間的差額大小予以分析。它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有關科目絕對數值大小差額,據以判斷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在財務分析中,主要是分析下列數值的大小:
淨值=賬麵價值=股東權益=資本總資產-總負債
營運資產=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負債+資本)固定資產
速動資產=流動資產-(存貨+預付費用)=現金+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有價證券
發放股利=(本年收益+累積盈餘)-(保留盈利+已撥用的保留盈餘)
普通股股利=發放股利-優先股股利
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營業純利=銷售毛利-營業費用=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營業費用)
稅前盈利=營業純利+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稅後盈利=稅前盈利-所得稅=本年淨收益
通過對上述數值的差額分析,投資者便可以獲得對一個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效果的初步認識。例如,營運資金又叫運轉資金,乃是一個公司日常循環的資金,表示公司在短期內可運用的流動性的淨額,即一年內可變現的流動資金減去一年內將到期的流動負債的差額。營運資金的大小,不僅關係到公司的經營活動能否正常運行,而且關係到公司的短期償還能力。
所得的數字大於流動負債,從而初步了解到該公司的短期清算能力是有保證的。然而,差額分析法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無法解釋求出的數值大或小至什麼程度,也無法說明數值以多大或多小為宜。而許多數值如營運資金和流動資產等,並不是越大越好,所以,不能僅僅滿足於差額分析法,要結合其他分析方法,才能達到財務分析的目的。
5.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以同一期財務報表上的若幹重要項目間相關數據,互相比較,用一個數據除以另一個數據求出比率,據以分析和評估公司經營活動,以及公司目前和曆史狀況的一種方法。它是財務分析最基本的工具。
由於公司的經營活動是錯綜複雜而又相互聯係的,因而比率分析所用的比率種類很多,關鍵是選擇有意義的,互相關係的項目數值來進行比較。同時,進行財務分析的除了股票投資者以外,還有其他債券人、公司管理當局、政府管理當局等,由於他們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用途不盡相同,因而著眼點也不同。作為股票投資者,主要是掌握和運用以下兩種比率來進行財務分析:
一是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比率。主要有資產報酬率、資本報酬率、股價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股利報酬率、每股賬麵價值、每股盈利、價格盈利比率,普通股的利潤率、價格收益率、股利分配率、銷售利潤率、銷售毛利率、營業純利潤率、營業比率、稅前利潤與銷售收入比率等。
二是反映公司償還能力的比率。可劃分為兩類:
(1)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流動資產構成比率等。
(2)反映公司長期償債能力的比率。有股東權益對負債比率、負債比率、舉債經營比率、產權比率、固定比率、固定資產與長期負債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等。
(3)反映公司擴展經營能力的比率。主要透過再投資率來反映公司內部擴展經營的能力,通過舉債經營比率、固定資產對長期負債比率來反映其擴展經營的能力。
(4)反映公司經營效率的比率,主要有應收賬款周轉率、存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資本周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
在財務分析中,比率分析用途最廣,但也有局限性,突出表現在:比率分析屬於靜態分析,對於預測未來並非絕對合理可靠。比率分析所使用的數據為賬麵價值,難以反映物價水準的影響。可見,在運用比率分析時,一是要注意將各種比率有機聯係起來進行全麵分析,不可單獨地看某種或各種比率,否則便難以準確地判斷公司的整體情況;二是要注意審查公司的性質和實際情況,而不僅僅是著眼於財務報表;三是要注意結合差額分析,這樣才能對公司的曆史、現狀和將來有一個詳盡的分析、了解,達到財務分析的目的。
7.3 股民選股的兩個重要指標
一般地,股民炒股大多較為注重當年或當期的“每股收益”及“淨資產收益率”,其實,這兩個指標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較大,“非主營”的水分較重,易包裝,因此,這兩個指標不適宜作為選股的依據,但可以參考。因為“每股收益”與“淨資產收益率”隻是兩個“現在時”指標,它僅反映“當期”、“短時”業績,並具有較強的短時欺騙性和暫時包裝性,絲毫也不能反映企業的過去和將來。為此,筆者建議:股民選股切莫單純以“每股收益”或“淨資產收益率”來衡量!
然而,往往容易被股民忽視的兩個指標――“每股淨資產”與“每股未分配利潤”,卻是十分重要而關鍵的選股指標。
1.“每股淨資產”的妙用
每股淨資產重點反映股東權益的含金量,它是公司曆年經營成果的長期累積。所謂“路遙知馬力”,無論公司成立時間有多長,也不管公司上市有多久,隻要公司的淨資產是不斷增加的,尤其是每股淨資產是不斷提升的,則表明公司正處在不斷成長之中。相反,如果公司每股淨資產不斷下降,則公司前景就不妙。因此,每股淨資產數值越高越好!
其實,每股淨資產的增長有兩種情形:一是公司經營取得巨大成功,導致每股淨資產大幅上升;二是公司增發新股,也可以大幅提高每股淨資產,這種靠“圈錢”提高每股淨資產的行為,雖不如公司經營成功來得可靠,但它畢竟增大了公司的有效淨資產。
同樣,每股淨資產的下降也有兩種情形:一是公司經營虧損導致的每股淨資產大幅下降;二是公司高比例送股會導致每股淨資產大幅被稀釋或攤薄。相比較之下,前者為非正常,後者為正常。
一般地,每股淨資產高於2元,可視為正常水平或一般水平。每股淨資產低於2元,則要區別不同情形、不同對待:一是特大型國企改製上市後每股淨資產不足2元(但高於1元),這是正常的,如工行、中行、建行等特大型國有企業;二是由於經營不善、業績下滑,導致每股淨資產不足2元的,這是非正常現象。
由於新股上市時,每股法定麵值為1元,因此,公司上市後每股淨資產應該是高於1元的,否則,如果出現每股淨資產低於1元的情況,則表明該公司的淨資產已跌破法定麵值,情勢則是大為不妙的。目前,滬深股市場大約有150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淨資產都是不足1元的,這些公司一定都是存在較嚴重的經營問題的。
尤其值得我們重點關注的是:當每股淨資產為負值時,則稱為“資不抵債”。也就是說,即便將公司所有資產全部賣光,也不足以償還公司所欠債務(主要包括銀行貸款及供貨商的貨款)。這樣的公司是典型的“敗家子”,你成為它的股東就是一種不幸,你不僅沒有一分錢的“股東權益”,而且還要為它背負一屁股債。中國股市場目前大約有近50家這樣的“敗家子”公司,但這些超級垃圾卻總有本事不退市!
2.“每股未分配利潤”的妙用
每股未分配利潤,是指公司曆年經營積累下來的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它是公司未來可擴大再生產或是可分配的重要物質基礎。與每股淨資產一樣,它也是一個存量指標。
其實,每股未分配利潤應該是一個適度的值,並非越高越好。大家知道,未分配利潤長期積累而不分配,肯定是會貶值的。如果說,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未分配利潤”很高,但卻很少給股東進行現金分紅,或是分紅水平很低,則表明公司是標準的“鐵公雞”!
例如,假設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未分配利潤”高達5元以上,但它既不擴大再生產,又舍不得給股東分紅,這樣的公司一定是有問題的。
一般地,上市公司在當期分配後,如果仍能保持每股未分配利潤在0.5元以上,大體應該算是比較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