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巧用平均線係統
1.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MA)是以道?瓊斯的“平均成本概念”為理論基礎,采用統計學中“移動平均”的原理,將一段時期內的股票價格平均值連成曲線,用來顯示股價的曆史波動情況,進而反映股價指數未來發展趨勢的技術分析方法。它是道氏理論的形象化表述。
移動平均線定義:“平均”是指最近天收市價格的算術平均線;“移動”是指我們在計算中,始終采用最近天的價格數據。因此,被平均的數組(最近天的收市價格)隨著新的交易日的更迭,逐日向前推移。在我們計算移動平均值時,通常采用最近天的收市價格。我們把新的收市價格逐日地加入數組,而往前倒數的第+1個收市價則被剔去。然後,再把新的總和除以,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天平均值)。
計算公式是:
MA=(C1+C2+C3+…+Cn)/N C:某日收盤價:移動平均周期
移動平均線依計算周期分為短期(如5日、10日)、中期(如30日)和長期(如60日、120日)移動平均線。
移動平均線依算法分為算術移動平均線、線型加權移動平均線、階梯形移動平均線、平滑移動平均線等多種,最為常用的是下麵介紹的算術移動平均線。
所謂移動平均,首先是算術平均數,如1~10十個數字,其平均數便是5.5;而移動則意味著這十個數字的變動。假如第一組是1~10,第二組變動成2~11,第三組又變為3~12,那麼,這三組平均數各不相同。而這些不同的平均數的集合,便統稱為移動平均數。
舉例說明:某股連續10個交易日收盤價分別為:(單位:元)
8.15 、8.07、8.84、8.1、8.84、9.1、9.2、9.1、8.95、8.7
以五天短期均線為例:
第五天均值=(8.15+8.07+8.84+8.1+8.84)÷5=8.31
第六天均值=(8.07+8.84+8.1+8.4+9.1)÷5=8.5
第七天均值=(8.84+8.1+8.4+9.1+9.2)÷5=8.73
第八天均值=(8.1+8.4+9.1+9.2+9.1)÷5=8.78
第九天均值=(8.4+9.1+9.2+9.1+8.95)÷5=8.95
第十天均值=(9.1+9.2+9.1+8.95+8.7)÷5=9.01
將上述數據在中相連成線,就形成了以五天為基期的均線。
2.移動平均線所表示的意義
(1)上升行情初期,短期移動平均線從下向上突破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形成的交叉叫黃金交叉。
預示股價將上漲:黃色的5日均線上穿紫色的10日均線形成的交叉;10日均線上穿綠色的30日均線形成的交叉均為黃金交叉。
(2)當短期移動平均線向下跌破中長期移動平均線形成的交叉叫做死亡交叉。預示股價將下跌。黃色的5日均線下穿紫色的10日均線形成的交叉;10日均線下穿綠色的30日均線形成的交叉均為死亡交叉。
(3)在上升行情進入穩定期,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從上而下依次順序排列,向右上方移動,稱為多頭排列。預示股價將大幅上漲。
(4)在下跌行情中,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自下而上依次順序排列,向右下方移動,稱為空頭排列,預示股價將大幅下跌。
(5)在上升行情中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走多頭排列的均線可視為多方的防線;當股價回檔至移動平均線附近,各條移動平均線依次產生支撐力量,買盤入場推動股價再度上升,這就是移動平均線的助漲作用。
(6)在下跌行情中,股價在移動平均線的下方,呈空頭排列的移動平均線可以視為空方的防線,當股價反彈到移動平均線附近時,便會遇到阻力,賣盤湧出,促使股價進一步下跌,這就是移動平均線的助跌作用。
(7)移動平均線由上升轉為下降出現最高點,和由下降轉為上升出現最低點時,是移動平均線的轉折點。預示股價走勢將發生反轉。
3.葛蘭?威爾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
(1)移動平均線從下降逐漸走平且略向上方抬頭,而股價從移動平均線下方向上方突破,為買進信號。
(2)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未跌破移動平均線後又再度上升時為買進時機。
(3)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回檔時跌破移動平均線,但短期移動平均線繼續呈上升趨勢,此時為買進時機。
(4)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以下運行,突然暴跌,距離移動平均線太遠,極有可能向移動平均線靠近(物極必反,下跌反彈),此時為買進時機。
(5)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之上運行,連續數日大漲,離移動平均線愈來愈遠,說明近期內購買股票者獲利豐厚,隨時都會產生獲利回吐的賣壓,應暫時賣出持股。
(6)移動平均線從上升逐漸走平,而股價從移動平均線上方向下跌破移動平均線時說明賣壓漸重,應賣出所持股票。
(7)股價位於移動平均線下方運行,反彈時未突破移動平均線,且移動平均線跌勢減緩,趨於水平後又出現下跌趨勢,此時為賣出時機。
(8)股價反彈後在移動平均線上方徘徊,而移動平均線卻繼續下跌,宜賣出所持股票。
4.移動平均線的買進時機
(1)股價曲線由下向上突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且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形成黃金交叉,顯現多方力量增強,已有效突破空方的壓力線,後市上漲的可能性很大,是買入時機。
(2)股價曲線由下向上突破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且三條移動平均線呈多頭排列,顯現說明多方力量強盛,後市上漲已成定局,此時是極佳的買入時機。
(3)在強勢股的上升行情中,股價出現盤整,5日移動平均線與10日移動平均線糾纏在一起,當股價突破盤整區,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再次呈多頭排列時為買入時機。
(4)在多頭市場中,股價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而未跌破30日移動平均線,且30日移動平均線仍向右上方挺進,說明股價下跌是技術性回檔,跌幅不致太大,此時為買入時機。
(5)在空頭市場中,股價經過長期下跌,股價在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以下運行,恐慌性拋盤不斷湧出導致股價大幅下跌,乖離率增大,此時為搶反彈的絕佳時機,應買進股票。
5.移動平均線的賣出時機
(1)在上升行情中,股價由上向下跌破5日、10日移動平均線,且5日均線下穿10日均線形成死亡交叉,30日移動平均線上升趨勢有走平跡象,說明空方占有優勢,已突破多方兩道防線,此時應賣出持有的股票,離場觀望。
(2)股價在暴跌之後反彈,無力突破10日移動平均線的壓力,說明股價將繼續下跌,此時為賣出時機。
(3)股價先後跌破5日、10日、30日移動平均線,且30日移動平均線有向右下方移動的趨勢,表示後市的跌幅將會很深,應迅速賣出股票。
(4)股價經過長時間盤局後,5日、10日移動平均線開始向下,說明空方力量增強,後市將會下跌,應賣出股票。
(5)當60日移動平均線由上升趨勢轉為平緩或向下方轉折,預示後市將會有一段中級下跌行情,此時應賣出股票。
7.2 財務分析技巧
1.財務分析重要性
在股票市場中,股票發行企業的經營狀況是決定其股價的長期的、重要的因素。而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則通過財務報表反映出來,因此,分析和研究財務統計報表,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基本分析的部分,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進行股票投資的投資者在研究如何衡量股價以前,應先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不論買賣股票的動機,是從事投資或進行投機;不論從事交易的方式,為長線或短線交易,至少應曉得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上麵各項數字所代表的含義,如果能進一步進行簡單的財務比率分析,那就更能了解發行公司的營運情況、財務情況及盈利情況了。
從傳統股票投資學的定義看,股價即為上市公司“實質”的反映,而上市公司的實質,就是它的營運情況、財務情況及盈利情況,最直接最方便的辦法,便是從上市公司的財務分析著手。了解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效及其股票價格漲落的影響,是投資者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
股票投資的財務分析,就是投資者通過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和解釋,來了解該公司的財務情況、經營效果,進而了解財務報告中各項的變動對股票價格的有利和不利影響,最終作出投資某一股票是否有利和安全的準確判斷。因此,一般認為,財務分析是基本分析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財務分析方法很多,在下麵我們將向您介紹其中常用的差額分析法和財務比率分析法。
財務分析的對象是財務報表,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及利潤分配表。從這三種表中應著重分析以下四項主要內容:
(1)公司的獲利能力。公司利潤的高低、利潤額的增長速度是其有無活力、管理效能優劣的標誌。作為投資者,購買股票時,當然首先是考慮選擇利潤豐厚的公司進行投資。所以,分析財務報表,先要著重分析公司當期投入資本的收益性。
(2)公司的償債能力。目的在於確保投資的安全。具體從兩個方麵進行分析:一是分析其短期償債能力,看其有無能力償還到期債務,這一點須從分析、檢查公司資金流動狀況來下判斷;二是分析其長期償債能力的強弱,這一點是通過分析財務報表中不同權益項目之間的關係、權益與收益之間的關係,以及權益與資產之間的關係來進行檢測的。
(3)公司發展能力。公司發展能力即進行成長性分析,這是投資者選購股票進行長期投資最為關注的重要問題。
(4)公司的經營效率。公司的經營效率主要是分析財務報表中各項資金周轉速度的快慢,以檢測股票發行公司各項資金的利用效果和經營效率。
總之,分析財務報表主要的目的是分析公司的收益性、安全性、成長性和周轉性四個方麵的內容。
2.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是公司最主要的綜合財務報表之一。它是一張平衡表,分為“資產”和“負債+所有者權益”兩部分。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部分,反映企業的各類財產、物資、債權和權利,一般按變現先後順序表示。負債部分包括負債和股東權益(Stockholders Equity)兩項。其中,負債表示公司所應支付的所有債務;股東權益表示公司的淨值(Net worth),即在償清各種債務之後,公司股東所擁有的資產價值。三者的關係用公式表示是: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資產負債表的主要項目解釋如下。
(1)資產。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有控製的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資產是企業、自然人、國家擁有或者控製的能以貨幣來計量收支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收入、債權和其他。資產是會計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與負債、所有者權益共同構成的會計等式,成為財務會計的基礎。簡單的說,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裏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裏取走的東西。資產具有如下特點:第一,資產能夠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第二,資產都是為企業所擁有的,或者即使不為企業所擁有,但也是企業所控製的;第三,資產都是企業在過去發生的交易、事項中獲得的。
(2)負債。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有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負債是企業承擔的,以貨幣計量的在將來需要以資產或勞務償還的債務。它代表著企業償債責任和債權人對資產的求索權。
負債按流動性分類,可分為流通負債和非流通負債。
流通負債又可以分為:短期借款、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當前損益的金融負債、應付票據、應付及預收款項、職工薪酬、應繳稅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