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謠言》(2 / 2)

洛姐姐冷靜的說:“普通士卒、下層軍官自然難免如此。短短一兩月間就想能夠萬眾一心、眾誌成城,那是清秋大夢而已。但隨同李淵在太原起兵的心腹元謀呢?他們又怎麼樣?”

“他們其實也不都一樣?他們隨李淵謀反,還不是看中他最有機會攻取長安、一統天下,日後他們就能以首義元臣之身盡享榮華富貴、功名利祿?可是眼下形勢,若謠言為真,李淵叛軍可是陷於腹背受敵之境——前有霍邑、潼關的堅城由宋將軍、屈將軍此等忠誠可靠的老將把守,南北呼應,一時難破;後有劉武周聯同突厥,野心勃勃,欲圖乘亂混水摸魚,侵奪其發家之地太原。叛軍之中的士卒素質又參差不齊、泥沙俱下。現在就連天公都不作美,不幫他們。這種形勢,有目共睹,那些隨李淵作反的家夥都是心精似鬼的,能看不出這種局麵來?更要命的是,這些人跟那些在這起兵半途之中才加入叛軍的人不同,他們的家眷妻兒,全在太原,若太原失陷於劉武周之手,他們的父母妻女可就都成了階下之囚,甚至很可能被劉武周送往突厥用以討好始畢可汗。有了這層顧忌,這些人還不頓作鳥獸散?”

聽到這裏,洛姐姐才終於舒了口氣,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道:“看來,我們隻靠著這無形無影的謠言,就能把李淵叛軍盡數散去了。”

我在旁邊道:“是,洛姐姐當真是天縱英明,能想出如此兵不血刃就可殺退強敵的奇謀妙計。”

洛姐姐笑著白了我一眼,道:“小曼不要這樣來拍我的馬屁。這……並不是我想出來的計謀。其實……”她眼中的喜悅之色忽然煙消雲散,代之而起的是落寞痛惜,“……是他……教曉了我這個法子。”

我心頭一動,馬上明白了洛姐姐說的“他”,是指李世民。差不多兩年前,李世民在雁門救了洛姐姐,也解了雁門之圍,法子正是由洛姐姐前往定襄,與突厥汗庭的義成公主取得聯絡,讓她謊傳突厥北境有急的軍情。而李世民與此同時也扮作一小支突厥遊兵,一邊殲滅小隊的突厥哨探,一邊也向大隊的突厥軍隊散播勤王大軍已蜂擁而至的謠言,令突厥大軍軍心動搖,最終不戰而退,也差不多可以說是兵不血刃而解重圍。

那次雁門之行我沒有隨從皇帝出巡,因此當時的情形都是洛姐姐事後跟我說起的。她與我自小交好,比親姐妹還親密,可謂無話不談。但那次雁門之圍的事,她卻說得極是吞吞吐吐、言不盡意,雖然把大致的情形都跟我說了,但又反複叮嚀於我,不要把李世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透露出去,甚至不要向旁人提起他曾經到過雁門。結合種種情狀,我大致猜到了洛姐姐在這事上的心情,便也明智地不予追問。直到此時,才又聽她隱約地提起當年往事。

洛姐姐轉眼望向帳外的蕭殺的秋風秋雨,低聲道:“所不同者,隻不過是當年的突厥,因為內部族類眾多,號令便難以統一;而現在的李淵叛軍,則是新軍初建,上下難以齊心。但不管怎麼樣,對於不能團結一致的軍隊,謠言是讓他們從內部生亂、不攻而破的最好招數。當年是李世民用這一招退了突厥,我今天倒要看看,輪到他自己被下這一招的時候,會如何應對。”說著,她臉上浮起了似是嘲弄,卻又似混雜著痛楚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