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謠言(楊曼)
探子喝著薑湯,開始有條不紊地向洛姐姐稟報李淵叛軍的情形,以及我們的計劃的施行情況。
“李淵叛軍從太原一路而來,很多不識時務的刁民草寇受其唐國公爵位以及所謂擁立代王的旗號的迷惑,紛紛加入。但這也恰恰方便了我們的人以‘投身義軍’為名混進他們軍隊裏去。現在我們已有十幾人成功混了進去,因此叛軍的動向盡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洛姐姐點了點頭,道:“我把你們從衛隊之中精挑細選出來,帶到這裏來,就是看中你們每個人都是既能單打獨鬥、又能出謀劃策的勇謀兼備之才。混進叛軍之中的弟兄們如何與你接頭、通報情況,如何能不受懷疑,這些你都事先安排好了吧?”
“正是。弟兄們都訓練有素。反而是李淵的叛軍,士卒來自四麵八方,匆匆忙忙之間才組建起來的,一路上還不斷地收羅蝦兵蟹將,可謂龍蛇混雜、良莠不齊。我們這些人要對付他們,那是容易之極的事。無論是從他們口中套問軍中要事,還是瞞過上司跑出來傳遞消息,都並不困難。”
洛姐姐略一皺眉,道:“可是你們也不要過於掉以輕心。普通士卒可能確實是烏合之眾,但像李世民之類的領軍都督,不要看他年輕就以為他識淺,其實人家已經是身經百戰的沙場老手。弟兄們千萬不要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公然搗鬼,不能過於張揚放肆,否則若讓他動了疑心,來個將計就計,那就糟了。”
“公主提醒的是,我下次會把公主的意思轉達給他們知道的。其實李淵也並非不知道軍紀嚴明的重要性,但這時他們急於收買人心,也不好馬上就整頓軍紀,隻能來者不拒地接受投軍的人。李建成和李世民兩兄弟聯手攻克西河的時候,雖說是下了命令不得搶掠百姓財物,但他們軍中終究是有不成器的士兵,也發生過跑到百姓家中偷盜的事情。那時他們的處理手法,也就隻是找出失主給予賠償,卻不去追究是誰偷了東西,因此才討得軍士百姓兩方的歡心……”
洛姐姐苦笑了一下,似是自言自語的喃喃低語道:“是啊,討盡各方眾人的歡心,原是他的拿手好戲……。”
那探子沒聽清她說的話,問:“什麼?”
洛姐姐擺擺手道:“沒什麼,你說下去吧。”
“是。不過他們這樣做,雖然確實是很討各方歡心,但軍紀鬆懈就難免了。所以我們的人混進去固然容易,不守軍紀在各營到處串門打探消息、隨時跑出營門外向我傳遞情報,甚至撒播謠言……也很容易。”
洛姐姐微笑起來:“謠言,都撒播出去了麼?”
“是的,我們都已經按公主的吩咐辦了。”
原來,此前李淵在太原之時就派出所謂“司馬”劉文靜到突厥去稱臣求援,至今仍久久沒有返回。洛姐姐就讓我們的人在叛軍之中大肆撒播謠言,說今年二月在馬邑起兵反隋的原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當時為了自保也向突厥稱了臣,還被突厥冊封了一個“定楊可汗”的頭銜。現在他見李淵也反隋了,害怕李淵軍勢比他大,以後他就會失寵於突厥,因此趕忙也派了心腹到突厥去巴結始畢可汗,致使劉文靜求援突厥失敗。而劉武周得到突厥的歡心,更進一步野心膨脹,想把李淵的老巢太原也吞下肚子去,據為己有,因此勾結了突厥,利用這時李淵主力在外,太原後防空虛,就想發動襲擊。李淵叛軍若不趕緊後撤回防,那就不但眼前被大雨所困,無法前進;還要後園起火,連老巢也丟了。
洛姐姐盯著探子的臉,緊張地問道:“這些謠言撒播出去之後,效果如何?”
“李淵叛軍自然是軍心混亂,士氣沮喪。剛才都說過,李淵叛軍本來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軍紀散漫,人心雜亂,大家不過是看在他自晉陽宮之變以來,下西河、舉義師,一帆風順、應者景眾,自然是樂得錦上添花。再加上李淵故作慷慨,到處收買人心,又是打開糧倉賑濟窮苦,又是胡亂地封賞官位——他在西河之時,郡民凡七十歲以上,一律授予有名無權的散官之稱。其餘人等,隻要前來投奔效命的,大多也授予官位,曾經在一天之間就任命了一千餘人之多。那些受官的人,甚至來不及取得告身(任官令),隻是拿得李淵手寫的官名紙條就算受任了。這樣一來,自然是應募者眾了,但大多還不都是趨炎附勢之輩?現在終於到了困厄之際,又怎會真心為李淵賣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