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國債的銷售為了兼顧公平性,不能預約。原定發行期為一個月的國債,會出現發售首日就提前售空的現象。在分銷日中,大多欲購者都感慨國債難買。
其實,隻要注意點技巧,要購買到國債也並非太難。
一要考察、比較營業網點。目前,基本是各大銀行都有發行額度,大多數營業網點應該都可以買到。不過,由於各銀行的額度相對有限,因此要提高購買的成功幾率,起早排隊應該是可行的,但是對於老年人來說,這樣對身體不利。因此,投資者應提前打探情況,首先觀察身邊的營業網點,哪些平常人相對較少,然後再詢問是否銷售國債,這樣即使去的時間較晚,但是由於購買的人不多,也有可能買到,無形提高了購買到的幾率。
二要選擇規模相對較小的金融單位。不少老百姓買國債都喜歡到工行、建行等大的金融機構,但是購買到的幾率卻相對較小。因此,選擇規模相對較小的金融機構,反而能夠提高命中率。
如何避免債券風險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債券投資的風險是指債券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變動幅度,債券投資的風險是普遍存在的。
目前,股票市場震蕩,權衡風險和收益的平衡,很多投資者都把目光投向了相對穩定的債券。可是債券作為一種理財產品,它同樣是有風險的,隻是相對小一些而已。因此,正確評估債券投資風險,明確未來可能遭受的損失,是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之前必須要做好的工作。具體來說,投資債券存在以下幾方麵的風險:
1.購買力風險
是指由於通貨膨脹而使貨幣購買力下降的風險。通貨膨脹期間,投資者實際利率應該是票麵利率扣除通貨膨脹率。
2.利率風險
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的價格就降低,此時便存在風險。
3.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單位管理與決策人員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失誤,導致資產減少而使債券投資者遭受損失。
4.流動風險
是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價格賣掉債券的風險。市場上的債券種類繁多,所以也就有冷熱債券之分。對於一些熱銷債券,其成交量周轉率都會很大。相反一些冷門債券,有可能很長時間都無人問津,根本無法成交,實際上是有行無市,流動性極差,變現能力較差。如果持券人非要變現,就隻有大幅度折價,從而造成損失。
5.再投資風險
購買短期債券,而沒有購買長期債券,會有再投資風險。例如,長期債券利率為14%,短期債券利率13%,為減少利率風險而購買短期債券。但在短期債券到期收回現金時,如果利率降低到10%,就不容易找到高於10%的投資機會,還不如當期投資於長期債券,仍可以獲得14%的收益。歸根到底,再投資風險還是一個利率風險問題。
6.違約風險
發行債券的公司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的損失。
7.事件風險
債券期限的長短對風險是不起作用的,但由於期限較長,市場不可預測的風險就多。而愈臨近兌換期,持券人心理感覺就越踏實。所以在市場上,對於利率水平相近的債券,期限長的其價格也就要低一些。
因此,債券投資存在的這些風險,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收益,為了能很好地增加收益,避免風險,安全性便成為債券投資者普遍關注的最重要問題。
債券作為債權債務關係的憑證,它與債權人和債務人同時相關;作為債務人的企業或公司與作為債權人的債券投資者就債權與債務關係是否穩定來說,起著相同的作用,任何一方都無法獨立防範風險。企業或公司作為債券的發行者所采用的確保債券安全、維持企業或公司信譽的措施堪稱預防措施,是防範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正確選擇債券、掌握好買賣時機將是風險防範的主要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