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債券:老百姓的投資選擇(1)(3 / 3)

債券的償還性、流動性、安全性與收益性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一般來講,一種債券難以同時滿足上述的四個特征。如果債券的流動性強,安全性就強,人們便會爭相購買,於是該種債券的價格就上升,收益率下降;反之,如果某種債券的流動性差,安全性低,那麼購買的人就少,債券的價格就低,其收益率就高。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和投資目的來對債券進行合理的選擇與組合。

2.債券的基本要素

(1)票麵價值。票麵價值包括票麵貨幣幣種和票麵金額兩個因素。

債券票麵價值的幣種即債券以何種貨幣作為其計量單位,要依據債券的下篇選對方向,讓錢生錢——選擇合適的理財工發行對象和實際需要來確定。若發行對象是國內的有關經濟實體,可以選擇本幣作為債券價值的計量單位;若發行對象是國外的有關經濟實體,可以選擇發行地國家的貨幣或者國際通用貨幣作為債券價值的計量單位。

債券的票麵金額要依據債券的發行成本、發行數額和持有者的分布來確定。

(2)償還期限。償還期限是指債券發行之日起到償還本息之日的時間。一般可以分為3類:償還期限在1年以內的是短期債券;償還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是中期債券;償還期限在10年以上的是長期債券。

債券期限的長短主要取決於債務人對資金的需求、利率變化趨勢、證券交易市場的發達程度等因素。

(3)票麵利率。票麵利率是指債券的利息與債券票麵的比率,它會直接影響發行人的籌資成本。

影響債券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銀行利率、發行者的資信狀況、債券的償還期限、利息計算方式以及資本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

(4)付息方式。付息方式分為一次性付息與分期付息兩大類。一次性付息有3種形式:單利計息、複利計息、貼現計息。分期付息一般采取按年付息、半年付息和按季付息3種方式。

(5)債券價格。債券價格包括發行價格和交易價格兩種。

債券的發行價格是指債券發行時確定的價格,可能不同於債券的票麵金額。當債券的發行價格高於票麵金額時,稱為溢價發行;當債券的價格低於票麵金額時,稱為折價發行;當兩者相等時,稱為平價發行。選擇何種方式取決於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以及市場的利率水平等。

債券的交易價格是指債券離開發行市場進入交易市場時采用的價格,由利率以及二級市場上的供求關係來決定,通常與票麵價值是不同的。

(6)償還方式。償還方式分為期滿後償還和期中償還兩種。主要方式有:選擇性購回,即有效期內,按約定價格將債券回售給發行人;定期償還,即債券發行一段時間後,每隔半年或者1年,定期償還一定金額,期滿時還清剩餘部分。

(7)信用評級。信用評級即測定因債券發行人不履約,而造成債券本息不能償還的可能性。其目的是把債券的可靠程度公諸投資者,以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投資國債有技巧

國債的顯著優勢是具備安全性,理論風險為零,投資者根本無須擔心違約問題。同時,國債的收益性比照同期儲蓄利率高,且不需繳納利息稅,但國債的利率一般不隨儲蓄利率的調整而調整。

因此,在許多投資者看來,國債是“金邊債券”,收益最穩定。其實,投資國債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國債理財的技巧,同樣不會獲得較高的收益,甚至還會賠錢。

投資者選擇國債投資應先了解其規則,再決定是否買進、賣出以及投資額度。許多投資者以為國債提前支取就得按活期計息,這是不正確的。投資者選擇國債理財也應首先熟悉所購國債的詳細條款並主動掌握一些技巧。

現在發行的國債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憑證式國債,一種是記賬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在發行方式、流通轉讓及還本付息方麵有不少不同之處,購買國債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哪種國債。

憑證式國債從購買之日起計息,可以記名,可以掛失,但不能流通。投資者購買後,如果需要變現,可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除取回本金之外,期限超過半年的還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付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