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債券按是否能夠提前償還,分為可贖回債券和不可贖回債券
可贖回債券是指在債券到期前,發行人可以以事先約定的贖回價格收回的債券。公司發行可贖回債券主要是考慮到公司未來的投資機會和回避利率風險等問題,以增加公司資本結構調整的靈活性。發行可贖回債券最關鍵的問題是贖回期限和贖回價格的製定。
不可贖回債券是指不能在債券到期前收回的債券。
5.債券按償還方式不同,分為一次到期債券和分期到期債券
一次到期債券是發行公司於債券到期日一次償還全部債券本金的債券;分期到期債券是指在債券發行的當時就規定有不同到期日的債券,即分批償還本金的債券。
分期到期債券可以減輕發行公司集中還本的財務負擔。
6.按債券可流通與否,分為可流通債券和不可流通債券,或者上市債券或非上市債券等
發行結束後可在深、滬證券交易所,即二級市場上上市流通轉讓的債券為上市債券,包括上市國債、上市企業債券和上市可轉換債券等。上市債券的流通性好,變現容易,適合於需隨時變現的閑置資金的投資需要。
7.按債券發行主體不同,可分為國債、金融債和企業債等
國債也叫國債券,是中央政府根據信用原則,以承擔還本付息責任為前提而籌措資金的債務憑證。金融債券是由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金融債券現在大多是政策性銀行發行與承銷的,如國家開發銀行,通常不是為個人投資的。企業債就是企業債券,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發行、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通常泛指企業發行的債券。
債券的特征和基本構成要素
債券是債務人為籌集資金而向債權人承諾按期交付利息和償還本金的有價證券。它隻是一種虛擬資本,其本質是一種債券債務證書。
1.債券的特征
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作為一種重要的融資手段和金融工具,債券具有以下四個特征:償還性、流動性、安全性、收益性。
(1)償還性。債券一般都規定有償還期限,發行人必須按約定條件償還本金並支付利息。
(2)流動性。債券的流動性是指債券在償還期限到來之前,可以在證券市場上自由流通和轉讓。一般來說,如果一種債券在持有期內不能夠轉化為貨幣,或者轉化為貨幣需要較大的成本(如交易成本或者資本損失),這種債券的流動性就比較差。一般而言,債券的流動性與發行者的信譽和債券的期限緊密相關。
由於債券具有這一性質,保證了投資者持有債券與持有現款或將錢存入銀行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而且,目前幾乎所有的證券營業部門或銀行部門都開設債券買賣業務,且收取的各種費用都相應較低,方便債券的交易,增強了其流動性。
(3)安全性。債券的安全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一是債券利息事先確定;二是投資的本金在債券到期後可以收回。雖然如此,債券也有信用風險及市場風險。
信用風險或稱不履行債務的風險,是指債券的發行人不能充分和按時支付利息或償付本金的風險,這種風險主要取決於發行者的資信程度。信用等級高,信用風險就小。信用風險對於每一個投資者來說都是存在的。一般來說,政府的資信程度最高,其次為金融公司和企業。
市場風險是指債券的市場價格隨資本市場的利率上漲而下跌。當利率下跌時,債券的市場價格便上漲;而當利率上升時,債券的市場價格就下跌。
債券的有效期越長,債券價格受市場利率波動的影響就越大。隨著債券到期日的臨近,債券的價格便趨於債券的票麵價值。
(4)收益性。債券的收益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投資債券可以給投資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帶來利息收入;二是投資者可以利用債券價格的變動,買賣債券賺取差額,但主要體現為利息。
因債券的風險比銀行存款要大,所以債券的利率也比銀行存款高。如果債券到期能按時償付,購買債券就可以獲得固定的、一般高於同期銀行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