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服務體係,私人銀行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私人銀行強調服務的私密性,要求為客戶保密的製度非常嚴格。
(2)量身定做。私人銀行業務是根據每一位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做的,但在服務和銷售等環節可以不拘定式。
(3)私人銀行不僅服務於客戶的個人財富,還服務於客戶的企業。
(4)私人銀行同時可以為客戶的家族財富和家務提供全方位服務。
(5)私人銀行的服務還體現在增值服務上。
總之,私人銀行是為了客戶的財富、事業、家庭和生活服務,它是一個一站式全方位的服務體係。
此外,客戶通過私人銀行服務,也可以接觸到許多常人無法購買的股票、債券等。而私人銀行服務的客戶們往往可以擁有投資一些私人有限公司的機會,並獲得許多優先購買IPO的機會。私人銀行服務最早由幾家大型的國際金融公司和銀行提供,最大的私人銀行服務提供者是瑞士銀行,瑞士也是世界私人銀行服務最發達的國家。此外包括JP摩根、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高盛、彙豐等著名金融機構也提供此類服務,美林公司是私人銀行服務贏利最高的企業。
私人銀行漸成金融新寵
進入2010年以後,世界各國的經濟開始以不同的速度走向複蘇,花旗集團、德意誌銀行、瑞銀集團等一些主要的金融機構也逐步恢複元氣。表麵看來,次貸危機掀起的波瀾已經歸於平靜。
雖然在金融風暴的衝擊下,昔日無限風光的金融巨擘也被撕扯得滿目瘡痍,但對於一些金融業務相對而言受危機的影響並不大。例如,私人銀行業務的收入水平雖大幅下降,但全世界90%以上的私人銀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依然創造了利潤,並且私人銀行業務能夠根據外部商業環境的變化,適時進行運營模式的調整,從而反映出與投資銀行等業務相比,私人銀行業務表現出更強的抗擊係統性風險的能力。在“後危機時代”,私人銀行業務將成長為全球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對於中國而言,私人銀行業務同樣麵臨著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麵,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富裕群體的規模越來越龐大。根據美林2010年6月公布的最新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是2009年全球百萬富翁增長最快的國家,全球財富正在向東方轉移。2010年,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的數量相比2009年增長超過100萬,同比增速達31%。據估算,目前中國已經有111萬名百萬美元資產富豪,排在美國的522萬和日本的153萬之後,位居全球第三。這一數字隨著中國GDP的增長,還將迅速擴大。
1.外資銀行先行出手
在巨大的財富蛋糕麵前,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相繼出手。2005年,瑞士友邦銀行首先在中國開辦私人銀行;隨後,花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德意誌銀行等外資銀行相繼跟進,在國內開設私人銀行業務。
據統計,2010年底,已經有16家外資銀行機構在中國開展私人銀行業務。雖然在銀行數字上居明顯劣勢,但外資銀行在私人銀行領域幾乎與中資銀行處於平起平坐的地位。目前在內地已經開設私人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有彙豐、渣打、東亞、花旗、法興等,它們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部分亞洲地區以及歐洲、美洲、澳洲早已開設了私人銀行業務,並擁有豐富成熟的經驗。尤其是在2011年,外資銀行再度高歌猛進,著重挖掘亞洲市場。渣打私人銀行方麵日前明確表示,希望在2013年末前增聘約270名客戶經理,員工人數增至約750人,欲從亞洲成長迅速的財富管理業務中攫取更多市場份額。渣打私人銀行全球總裁日前表示,大量瑞士和其他地方的私人銀行開張並瞄準亞洲。亞洲的私人銀行具有最大潛能,特別是大中華區、印度和印尼。
在私人銀行領域,外資行更具百年老店式服務理念,擁有得天獨厚的海外資本與投資優勢。國內的私人銀行還處於一個發展並不是非常成熟的時期,與國外的百年老店私人銀行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很多方麵都有待開拓。
2.中資銀行或後來居上
2007年,中國銀行率先開設私人銀行業務。此後的4年時間,從大型國有銀行到股份製銀行,都爭先恐後成立專業團隊和設置專門機構來爭奪這一市場。4月底,中信銀行國際私人銀行中心揭幕,將為母行私人銀行客戶的離岸投資理財需求以及境外高資產淨值人士參與內地市場提供服務。此外,招商銀行計劃今年在香港永隆銀行下設私人銀行管理中心。其目標據稱是打造離岸金融服務平台。而在此前,農業銀行也正式推出私人銀行跨境金融服務,麵向高端個人客戶日益增長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