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私人銀行:讓你的財富永不枯竭(1)(1 / 3)

私人銀行業的400年曆程

私人銀行起源於西方國家,如今逐步演變為向眾多的高資產淨值人士提供豐富產品的一項金融服務。

私人銀行起源於瑞士日內瓦。16世紀法國一些經商的貴族由於宗教信仰原因被驅逐出境,來到日內瓦,成為第一代瑞士的私人銀行家,歐洲的皇室高官們迅速享受了這種私密性很強的卓越金融服務。私人銀行最初專門服務於200萬美元以上的超級富翁家族,後來逐步演變為向眾多的高資產淨值客戶提供更多產品和更多內容的金融服務。還有一種說法是,私人銀行起源於歐洲十字軍東征時期,部分貴族出外征戰,家中財產由留守的貴族代為管理,這些貴族逐步形成了第一代私人銀行家。

近幾年,隨著中國居民財富的飛速增長和銀行戰略轉型的提速,國內私人銀行也開始從中國人印象中的神秘機構,迅速落地開花。短短三四年中,不僅有大量外資私人銀行紛紛湧入,蠶食這塊巨大的蛋糕,本土的商業銀行,比如中國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等,也相繼推出私人銀行業務。私人銀行這一“舶來品”已經在中國金融業生根和茁壯成長。

那麼,什麼是私人銀行呢?

首先,私人銀行不是私人開的銀行。私人銀行,直接簡單地翻譯為英文“PrivateBank”或者“PrivateBanking”,這很容易讓人理解成私人控股的銀行,而非一種新型的金融服務。這與中國這麼多年來把公有製和私有製長期嚴格區分有很大關係。就像私募基金剛進入中國時,人們曾把與“公募基金”相對應的“私募基金”的概念與“PrivateEquity”相混淆一樣。

同樣,私人銀行也不是零售銀行。私人銀行與零售銀行服務的側重點不一樣。零售銀行(RetailBanking)是商業銀行中麵向個人的基礎金融服務。

在英文中,PersonalBanking、RetailBanking、ConsumerBanking等都是零售銀行的概念。比較一下“Personal”和“Private”,也可以從中體會其區別。

“Personal”意指“個人的、本人的”;“Private”則指“私人的,私有的”,相比“Personal”更明確地含有“隱私、不願公之於眾、私密”的意思。由此可見,“私人”更強調隱私或私密的意義。私人銀行針對高端富裕人士的財務管理服務大都圍繞客戶的個性化需求開展,從重視個人隱私以及財產安全的角度出發,滿足大多數客戶對私密性的較高需求。進一步地,當在金融機構的服務中用到“Private”一詞時,其在私密性的基礎上又增添了高端、尊貴之意,能夠體現出對特定服務對象——高端富裕人士的理解和尊重。零售銀行主要是提供麵向個人的基礎性金融服務。而根據國際慣例,私人銀行隻服務於可投資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的高端客戶。

私人銀行應具有如下服務內涵:財產保護、財富積累與財產傳承。

通俗地講,私人銀行是一個“從搖籃到墳墓”的金融服務,是專門針對富人的一種私密性極強的服務。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投資理財產品,對客戶投資企業進行全方位投融資服務,對富人及家人、孩子提供教育規劃、移民計劃、合理避稅、信托計劃的服務。私人銀行的服務滲透到客戶生活的每一階段、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角落。

作為銀行的客戶分層服務體係之一,私人銀行服務體係既有別於現在的零售銀行,也有別於商業銀行的基礎服務。全球主流銀行集團在混業經營的模式下,主要分為5條業務線:投資銀行業務、商業銀行、零售銀行、公司銀行和私人銀行。在這5大類業務中,私人銀行是對從業人員要求很高,同時也是待遇最高的業務線之一。

私人銀行的客戶經理要精通個人財富管理和企業財務管理,熟悉國際金融市場及衍生金融產品,了解資本市場運作的一般規則,了解保險知識,熟悉主要國家的稅收政策和移民政策,熟悉信托計劃的規則和運作等。所以,幾乎所有私人銀行的中堅力量都是在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公司銀行和零售銀行工作10年以上的資深從業人員,他們不僅要具備紮實深厚的理論知識,還要有親曆一個經濟或金融周期的實戰經驗,這樣才能與客戶在同一層麵上對話和交流。私人銀行客戶大都是35歲以上的成功人士,他們要求的不是“花瓶”,也不是“高爾夫陪練”,他們需要的是真正有益於財富規劃和事業發展的優秀金融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