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方理財正式宣戰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諾亞財富在美國成功上市,第三方理財機構開始進入更多人的視野,更多行業內有影響的公司也紛紛殺進這一領域,理財市場儼然進入“戰國時代”。而第三方理財機構也將目光瞄準了高淨值人群,無異於公開同各私人銀行搶生意。
對很多人來說,在國內的第三方理財機構還屬於一個新興概念。這類機構獨立於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之外,獨立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和理財需求,判斷所需投資工具,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理財服務涉及投資規劃、風險管理規劃、稅收籌劃、現金規劃、消費支出規劃、養老規劃等方麵。
私人銀行的新機遇
19世紀初,意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Pareto)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意大利,全國大約80%的財富掌握在大約20%的人手中。這就是後來赫赫有名的“帕累托法則”或“80/20法則”的濫觴。
當下,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造就了一大批富裕人群,這一新興階層對於自身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不過,當前我國的金融市場以及金融產品卻遠遠滯後於這一需求,尤其是在個性化產品的設計上,供給遠遠不足。
進入2007年,這一年被稱為中國私人銀行元年。在這一年中,多家中資銀行成立私人銀行部,開始提供私人財富管理服務。此後,服務機構迅速增多,開設網點逐步滲透,並且中外資並舉。在全球私人財富管理領域,擁有豐富業務經驗的外資金融機構率先在國內提供私人財富管理服務,從而拉開了我國私人財富管理的大幕。
1.財富的繼續積累
盡管不同的主體提出了不同的財富目標,但據記者了解,在高淨值客戶看來,財富的保值、增值依舊是其第一財富目標。相關調查顯示,將近40%的受調查者依然把“私人財富的繼續積累”作為其第一財富目標。
目前,銀行通過自己開發理財產品、與信托公司或其他第三方理財機構合作等方式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產品的不同周期,每種產品有不同的收益率。相對於財富的增值,高淨值客戶始終把控製風險放在首位。
目前,七至八成中國高淨值客戶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下,還處在事業上升期或者巔峰。他們除了注重理財外,也很看重自身財富創造過程中的成就感。
此外,私人銀行為相關客戶提供的服務不單隻集中在理財方麵。一位國有大行私人銀行內部人士表示,在他們與客戶交流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客戶不僅在私人銀行處進行理財,也希望私人銀行能夠提供關於企業發展的建議。比如有的客戶想運作企業上市,這項工作就涉及到了證券公司、律師事務所等多方麵的配合。因此,私人銀行提供的服務也早就超過了傳統意義上的零售銀行。
雖然各家銀行都在努力向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但事實上很多銀行還是缺少開發自主創新產品的能力。當下的理財產品多是由信托公司和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的,真正來自銀行的“原創”並不多。
相關專業人才的匱乏是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私人銀行的客戶經理1年年薪隻有十幾萬元,這與其服務的客戶,在理財經驗、財富程度上均存在不小程度的差距,話語的不匹配可想而知。
2.追求高品質生活
緊隨“財富積累”的第二大目標是“追求高品質生活”。大部分高淨值人群在擁有時間和經濟上的自由以後,開始享受物質上帶來的愉悅,攝影、旅行、藝術收藏等業餘愛好漸漸受到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私人銀行開始強調“管家式金融”服務,並不斷設計出不同種類的專屬投資產品。某股份製銀行就將“需求與定製”作為其私人銀行服務的主要理念。最近,該行還邀請來自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深圳的超級富豪,乘坐灣流G450私人公務機,體驗北京至迪拜往返逾14000公裏、飛行時間共17小時的公務機尊享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