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教育儲蓄
因為教育儲蓄是國家為鼓勵城鄉居民積累教育資金而設立的,其最大特點就是免征利息稅,因此教育儲蓄的實得收益比其他同檔次儲蓄高5%。
一般而言,教育儲蓄在各大銀行的開戶對象為在校四年級以上(含四年級)學生,50元起存,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2萬元。開戶時,儲戶與金融機構約定每月固定存入金額,分月存入,存期分為1年、3年、6年。到期支取時,需憑存折和非義務教育的錄取通知書原件或學校開具的證明原件才能免稅。如果提前支取,存夠1年且提供有效證明的,可按1年定期儲蓄利率辦理,不收利息稅;如存滿兩年,按兩年定期計息。
為了獲得國家免稅優惠效益的最大化,建議首先應盡量用足2萬限額。
其次,每次約定存款金額要盡量高些,這樣得到的利息和免稅額的實惠也就多些,因為在同一存期內,每月約定存款數額越小,續存次數就越多,計息的本金就越小,計息的天數也越少,所得利息與免稅優惠就越少。最後,應盡量選擇存期較長的教育儲蓄。因為,學生從接受義務教育到非義務教育需要一定的時間,故應選擇3年期、6年期的教育儲蓄,可以從容地利用好各種優惠政策。
6.保險賠付及三險可享受免稅政策
一是醫療保險金,不計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
二是保險賠款免個人所得稅。三是繳付的醫療保險金、基本養老保險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存入銀行個人賬戶所取得的利息收入,也免征個人所得稅。
財產的傳承,後人乘涼
從古至今,傳承這個詞就一直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古代的皇帝就用立遺囑的方式來為自己選擇合適的繼承人,而今人們更是建立了一條條法律來保護人們的財產傳承權。
所謂財產傳承就是作為遺產的財產的轉移過程,即當事人生前通過選擇遺產管理工具和計劃確保在自己去世和喪失行為能力時能夠實現一定的目標的規劃,這就是一個完整的財產傳承的概念。
但在實際生活當中,財產傳承這種理財觀念至今仍未被廣大中國人所采納,原因就在於每個人心中對於死亡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恐懼,甚至厭惡提及它。在身體健康的時候,很少有人能想到財產的傳承、遺產的規劃,似乎我們每個人都是長生不老的。這其實是一種十分不理智的行為,如今在大城市裏,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遺產糾紛案件,越來越多的家庭因為一開始沒有充分重視財產傳承的重要性,而讓許多家庭為了所謂的遺產而爭得頭破血流。因此,對財產傳承這樣一種理財觀念的重視已經迫在眉睫了。
財產傳承是理財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合了家庭理財和法律兩方麵的內容,人們在製訂相應的財產傳承方案時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麵。
1.確定你應采取的遺產傳承方式
目前,常見的遺產傳承方式有訂立遺囑和遺囑信托。
如果你在生前已經將固定資產及其他不動產轉移給子女,並認為在百年之後,子女可以打理好家庭財富,那麼可以采取訂立遺囑的方式,明確財產的繼承人。理財師協助客戶訂立遺囑時,可能會忽視以下幾個問題:
(1)遺囑人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設立遺囑不能進行代理。如是代書遺囑,也必須由本人在遺囑上簽名,並要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
(3)遺囑是要式法律行為。
一般情況下,遺囑必須是書麵的,隻有在遺囑人生命垂危或者在其他緊急情況下,才能采用口頭形式,而且要求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危急情況解除後,遺囑人能夠以書麵形式或錄音形式立遺囑的,所立口頭遺囑因此失效。在滿足以上法律條件的前提下,所訂立的遺囑才是有效的。理財師為客戶製訂的財產傳承規劃方案才能得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