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理財技巧:追求簡單,永遠不要賠錢(2)(1 / 3)

理財專家認為,夏利目前的收入較為豐厚,且為單身,正處於人生的儲蓄階段。因此除了已經投資房地產的資金外,她還將每月生活的剩餘資金用於基金定期定額投資計劃。目前她已經將現有儲蓄資金根據市場情況,分別投放在安全性較好的銀行人民幣、外彙理財產品,開放式基金或理財型保險產品中,為今後的婚姻生活和子女教育儲備一定的資產。根據夏利的個人情況,除了以組合投資獲得持續穩健的回報外,理財專家認為她還應購買健康保險,以解除後顧之憂。

以上是針對不同工作和收入水平特點,有針對性的理財個案,在具體的理財過程中,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應用,絕不能生搬硬套。

做好稅務籌劃,保護收益

觀念最重要。不管你是高收入的人士還是普通百姓,你都應該具備節稅觀念,合理合法地籌劃稅務。

稅務籌劃是指在尊重稅法、依法納稅的前提下,納稅人采取適當的手段對納稅義務進行籌劃,減少稅務上的支出。稅務籌劃並不是逃稅漏稅,它是一種正常合法的活動;稅務籌劃以對法律和稅收的詳盡研究為基礎,對現有稅法規定的不同稅率、不同納稅方式的靈活利用,使自己創造的利潤中有更多的部分合法留歸自己。

稅務籌劃如同法庭上的辯護律師,在法律規定範圍內,最大限度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稅務籌劃與偷稅、漏稅以及弄虛作假鑽稅法空子有本質的區別,它是合法的。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06年11月6日頒布的《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辦法(試行)》,規定年收入在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必須在納稅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申報其與納稅相關的個人基礎信息。

這裏指的“年收入”包括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11個應稅所得項目,即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因此,無論是應納稅所得還是免稅所得,隻要總所得超過12萬元,都應該將所有11項所得依法申報。

實行申報機製之後,有許多納稅人就開始關注起了稅務籌劃問題。工資以外的年終獎和兼職收入如何進行稅務籌劃?買房買車的支出又該如何將稅額規劃在最低限度?這些關於“稅務籌劃”的問題都是你應該關注的,它們可以更好地保護你的收益。

以下幾點可作為稅務籌劃的考慮:

1.投資國債免征個稅

根據規定,個人投資國債和特種金融債所得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國債素有“金邊債券”之稱,是各種理財渠道中最安全、穩妥的投資種類,可以將定期銀行存款轉換為國債或銀行理財產品來免稅以增加投資收益。

2.利用公積金

根據所得稅有關規定,每月所繳納的住房公積金是從稅前扣除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將單位和個人住房公積金免稅比例確定為12%,即職工每月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隻要在其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就可以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公積金、補充公積金來免稅。

3.充分利用稅法中費用扣除的規定,減少應納稅所得額,減少納稅

例如,該居民個人出租住房的房屋修繕費可以作為房租收入的扣除項目,每月以每次800元為限扣除。一次扣除不完的,準予在下一次繼續扣除,直到扣完為止。

4.投資基金籌劃稅務

投資開放式基金可能會給自己帶來較高收益,還能達到籌劃稅務的效果。由於基金獲得的股息、紅利及企業債的利息收入,由上市公司向基金派發時代扣代繳20%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基金向個人投資者分配時不再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投資者可以投資的開放式基金主要有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以貨幣型基金為例,目前貨幣型基金的年收益降到了2%以下,但考慮不納稅因素,仍然比一年期的稅後儲蓄收益要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