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戲曲小說的版畫插圖

版畫插圖是有力的普及工具,閨範、列女傳、狀元圖考、三教搜神大全、儒教列傳之類內容淺顯有插圖的書格外盛行。這一類的書的插圖雖也有較好的,特別是在雕印技術上有一定成就,其中也出現若幹來自生活的真實的形象。

版畫插圖也被用來形象地介紹科學的和技術性的知識,成為一種具有說明作用的圖解。宋代以來和商業資本一齊發展著的生產技術尤其提出了這樣的要求。《齊民要術》(手工業)、《農政全書》(農業)、《軍器圖說》(軍事)、《灸經》、《本草》(醫藥),以及一些地方誌等都利用了插圖。

為版畫插圖藝術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真正的基礎的是文學作品,特別是市民文學的戲曲小說,它表現了豐富多樣的生活內容,對於社會的矛盾進行了揭露,對於一些社會現象作了善惡的判斷,而深入細致地刻畫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心理、意誌和願望。雖然其中也有封建性的糟粕,而且在明清之際的某些戲曲小說中,士大夫們也有意地想把自己的東西插進去,但市民文學的戲曲小說是最具群眾性、民主性的一種藝術形式,人民的愛好抉擇與道德的判斷就決定了它的藝術力量。戲曲小說所供給的生活內容是版畫插圖的藝術的生命。

宋、元之際,杭州、建安的插圖本平話小說的前驅。14世紀南京成為朱元璋的都城以後,印刷事業發展起來,16世紀的南京成為版畫插圖的中心。

元代建安虞氏所刊刻的《全相三國誌平話》、《全相續前漢書平話》、《全相武王伐紂平話》等是重要的代表作品,其版式都是上圖下文,雖以文為主,但有連環圖畫的性質。畫麵景物單純,在同一平麵構圖上不著重表現空間深度,而人物形象異常真實生動,甚至深入細節。可見是以刻畫人物為主要目的。建安插圖本的風格直接影響了南京。

南京富春堂和世德堂所刻的“傳奇”可以作為在建安風格影響下的南京版畫插圖的代表。富春堂刻的傳奇多是無名作家的作品,每10種一套,大概共有10套,計100種。內容是多樣的,有曆史故事,英雄人物的傳說,民間流行的傳說,愛情故事等等。“傳奇”是明代從江南舞台上流行起來的一種戲曲形式,富春堂和世德堂的傳奇,版式相同,每本都有全幅的插圖十餘幅。插圖的繪製和雕刻的風格質樸,線紋轉折較硬,並利用了粗黑的寬線,形象因而突出,構圖上雖有簡單的布景,但畫麵組織上是根據了舞台場麵,走在旅途上的人和坐在家裏盼望等待的人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畫麵中:室內室外不分;人物之間的距離一般的過於接近;這些都看出是舞台場麵痕跡。人物形象很生動,雖是根據劇本類型化,但動作的達意和表情都很鮮明並且有力。

富春堂和世德堂的傳奇已經翻印出來的有30餘種。其中有鐫刊著年號的“萬曆辛巳”(1581年)《王商玉玦記》。此外,風格與富春堂等相同的插圖有南京劉龍田本的《西廂記》和北京印弘治本《全相奇妙西廂記》(1558年刊本)都是重要的代表作品,也可以說明建安風格的流行。弘治本《全相奇妙西廂記》上圖下文,版式也和元代建安刊本相同。

富春堂和世德堂都是唐姓書商經營的,唐某有時用“唐對溪”的名字。另有唐姓的“文林閣”和陳姓的“繼誌齋”也刊印了一些傳奇劇本。在這些刊本中出現了明代版畫插圖中另一重要的風格,即所講的“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