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組織關係分析
(一)基於威廉姆森範式的農產品營銷渠道組織分析
威廉姆森運用交易費用理論對組織問題進行研究。他指出交易費用經濟學應強調對協約關係進行研究,把組織問題看作是協約問題,以交易為起點,通過對協約關係的研究,來探討創造高效率的經濟組織形式的途徑。威廉姆森倡導的規製結構理論的基本內容是在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兩個行為假設下設計出具有在有限理性方麵節約成本,而同時確保交易免遭機會主義的破壞的契約和規製結構。
第一,影響契約關係的基本要素。在威廉姆森看來,決定交易特性的三個維度分別是資產的專用性、交易不確定性、交易發生的頻率。這三個要素共同決定協約方式和協約關係采用的組織管理結構。資產專用性指的是為支持某項特殊交易而進行的耐久性投資。資產專用性表明某些資產有專門用途,其收益依賴於它支持的專門交易,專用性投資的特點是該資產用於別的用途就會降低其價值。一項資產投入的用途和次佳用途上的收益差異就是資產的準租金。資產專用性分為地理區位專用性、實物資產專用性、人力資本專用性、完全為特定契約服務的專項資產以及名牌商標資產的專用性。一項交易的資產專用性越強,就越不容易轉移或者因轉移所遭受的損失也就越大,也就越容易被“套牢”,在交易中麵臨更多機會主義行為的威脅與影響,如交易一方利用關係契約的漏洞要挾或退出交易,從而使另一方的專用性資產的預期報酬減少或喪失。就農業生產與經營來說,農作物生長受水、土、光、熱等條件嚴格約束形成對時空條件的依賴表現出土地對農產品生產具有一定專用性,農產品供給的時間集中性、空間分散性與需求的均衡性和廣泛性,使農產品經營的倉儲、加工和銷售網點投資較大,這些設施的專用性很強。農產品生產經營中需要有關農產品生產及農產品經營的專門知識,這是其人力資產的專用性,這種知識並不能完全用於其他商品的經營上,另外,在長期的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會形成良好的聲譽和信用,甚至某種品種也具有專用性。交易中的不確定性不僅來自外部,而且還來自交易的內部。由於交易雙方的契約不可能是完全的,而雙方又相互依賴,因此就可能因某一方的投機行為而出現預料不到的事情。這種不確定性使交易關係複雜化,從而提高了對協約關係調整的要求,並因此對營銷渠道體製與就交易的匹配關係產生影響。交易的頻率是指交易是否經常性重複發生。在資產專用性和交易的不確定性一定條件下,交易發生的頻率決定著是否需要建立專門的保障機製,以提高契約關係的穩定性。如果所進行的交易不是經常性重複發生的,則建立專門的保障機製所增加的組織管理費用就難以得到補償。如果交易是經常重複發生的,專門保障機製引起的費用才能得到補償。一般說來,隻有對高頻率的交易建立專門的保障機製才能在經濟上合算。
第二,交易特性決定契約形式和規製結構。資產的專用性、交易的不確定性、交易的頻率三個基本要素結合起來決定一項交易的特性。不同特性的交易要求建立不同的契約關係,匹配不同的規製結構。對於組織交易體製的選擇,應根據交易的特性以及由此而決定的交易費用的大小,不同性質的交易應在不同的交易體製中進行。威廉姆森提出了與不同資產專用性相匹配的治理結構市場規製、雙方規製和一體化規製。市場規製市場體製涉及非專用性資產的交易,不論交易頻率的高低和不確定性的大小,總是與市場規製相匹配。在市場上,交易雙方都無意於維持長期的交易關係,交易是一次性的,交易完成後各方“形同路人”交易的完成借助於合同的完備性,慎重使用合同條款或措施市場法製健全並具有強製力,交易一旦發生糾紛,則訴諸法院解決。雙方規製準市場或準企業體製對於資產專用性強,並且經常重複發生的交易,適應雙方規製結構。“雙方規製結構”,就是由協約雙方共同組成的對交易進行組織管理的結構,使其中雙方仍保持各自的獨立地位。由於上述交易性質,交易雙方實質上處於相互壟斷關係中,相互之間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協約關係的持續性因而變得很重要。一體化規製(等級體製或企業體製)涉及高度專用性資產,並且經常重複發生的交易,與一體化規製結構即企業體製相匹配,由於資產的高度專用性對協約關係的持續性和調適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企業體製又傾向於降低內生交易費用高頻率的交易能使專門設立的規製結構或者組織資源得到充分的使用,設立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所引起的組織管理費用可由節省的交易成本所補償,因而在這種情形下市場交易完全內部化,交易由內部的方式來組織和管理就有其內在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