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的主要方向(3 / 3)

交易方式的多元化的前提是規範化,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的交易呈現出市場秩序混亂、法律法規欠缺、無法可依的特點。由於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規範和保障,農產品的市場交易的管理混亂,從產品收購到批發,壟斷市場,強買強賣,擾亂正常交易秩序,損害農民和消費者利益的非法經營等現象。有序的市場、規範的交易行為,是農產品營銷渠道高效運行的必要保障。要形成有序的市場和規範的交易行為,首先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農產品市場準入製度。合理的市場準入製度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市場主體的準入,即限定農產品經營者進入市場的資格;二是商品的準入,即統一進入市場的農產品的標準。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市場監督製度。加強對市場經營主體的監督,規範其交易行為;加強對交易商品的監督,確保交易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喻國華。建立高效有序的農產品流通市場[J]。中國市場,2005(19):52-53.。

七、批零市場的功能化

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需要提升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的功能,使批零市場具備信息導向、需求溝通、交易撮合、價格形成、訂單管理、物流組織、計劃協調和貨款結算八類功能;由單一的對手交易向對手、拍賣等多種交易方式轉變,推動訂單農業和產銷直接見麵等方式,推行電子結算機製;拓展市場形態,由單一有形市場向有形和無形市場相結合的綜合形態發展。必須對現有的農產品批零市場進行升級改造,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和規範化管理,提高交易效率,提升市場層次鄧若鴻,陳曉靜,劉普合,於朝江。新型農產品流通服務體係的協同模式研究[J]。係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6(7):59-65.。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必須要逐漸建立以超市連鎖經營為主體、以農貿市場為輔助形式的農產品零售終端係統。生鮮超市是農貿市場與現代超市相結合的產物,它能取二者之長,彌二者之短,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經營生鮮農產品的超市可以有以下三種形式:一是經營食品為主的超級市場;二是設有較大食品經營區的大型綜合超市;三是農產品專賣店和連鎖店。要通過大力宣傳、示範帶動乃至政策扶持等措施推進農產品的超市經營和連鎖經營。

八、物流配送的高效化

農產品物流配送將逐步形成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標,把製造、運輸、銷售等環節全盤加以考慮的一種戰略方向張靜,傅新紅。供應鏈管理與農產品物流配送——研究進展綜述及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5(7):14-15.。它涵蓋了從農產品營銷渠道的全過程,包括農產品的運輸、倉儲、裝卸、包裝、加工整理、配送、信息處理等活動,形成整合的結構,實現規模管理的優勢。更重要的是,在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農產品物流配送將應用了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將原來分離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緊密聯係起來,形成了一條完整的供應鏈,從而成為降低農產品消耗、提高營銷渠道效率的重要保障。實現農產品物流配送係統的高效率,需要政府的積極引導和物流企業積極參與,簡化農產品從農產品生產者到達零售終端的環節,扶持輻射能力強大的物流企業和配送中心,加強基礎設施和配套技術的建設與應用。

九、營銷渠道關係的合作化

傳統的農產品營銷渠道是鬆散型渠道關係,營銷渠道成員之間產權獨立、利益獨立、風險各擔,往往由於某些自身的利益衝突而造成整個營銷渠道流通不暢、中斷。鬆散型渠道關係不具備組織係統的實質特征,而隻是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地點,針對某一特定的商品形成的臨時性交易關係。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控製機製,渠道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完全依賴於渠道成員的道德自律。在市場經濟條件還不完全成熟、社會信用製度不健全的情況下,這種自律的安全係數實際上很小。這種渠道關係已越來越難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要。應該說,良好的營銷渠道關係是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的重要特征。農產品營銷渠道組織必須著力鞏固與上下遊組織之間的關係,建立關係營銷渠道下的渠道組織“利益共同體”,以互信互利、雙贏為基本思想,加強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的控製力黎虹。市場營銷渠道關係中的幾個焦點問題[J]。陝西經貿學院學報,2002,15(3):30-32.。

農產品營銷渠道關係的合作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產品營銷渠道組織為追求穩定的營銷渠道關係而采取和諧的管理應對措施。具體是指農產品營銷渠道成員由原來各自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的交易關係轉變為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全過程服務目標統一性,由此建立起渠道成員間的交易關係基礎上的各種合作關係或夥伴關係。

在這樣的營銷渠道中,企業之間由交易對象變為合作夥伴,通過關係投資將雙方結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共同致力於長期發展,這種渠道關係本質上是渠道成員之間的一種合作或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