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的主要方向(2 / 3)

農產品營銷渠道營銷主體走向組織化的路徑有多種選擇。一是橫向一體化,即單個農戶或經營戶聯合起來,組建合作經濟組織或專業協會。二是完全縱向一體化,即建立大型農工商綜合體,實行農產品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這種形式的作用是把外部交易內部化,降低交易費用。三是合契式的縱向一體化,也稱不完全的縱向一體化,即農戶與農產品加工企業或批發商或其他經營組織簽訂農產品銷售合同,通過契約形式把生產者同農產品銷售的諸環節緊密聯係在一起。四是專業化經營企業,即成立專業化的農業經營企業或農產品經營公司,它們仍獨立經營農產品生產經營產品鏈的某個環節,即專營生產或批發或零售。

四、營銷渠道過程的信息化

農產品營銷渠道過程的信息化是指利用網絡信息和電子化技術對農產品營銷渠道內部主體構架和內在聯係的滲透。信息化是現代營銷特點之一,即在農產品營銷渠道中要應用、普及互聯網,建立電子信息處理和傳遞中心,以便將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遞到需求者手裏鄧俊淼,戴蓬軍。行業協會發展與農產品供應鏈信息管理[J]。農業經濟,2006(5):38-41.。在優化的農產品營銷渠道中,應具有以下信息化的特征:第一,農戶和合作組織建立、普及電子信息處理與處理中心,通過合作組織獲得市場信息,加強與市場的聯係,合作組織可以作為一個信息節點向分散的農戶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第二,龍頭企業通過信息了解市場對產品的需求狀況,還可以通過信息渠道了解農戶的生產情況,綜合二者就可製訂相對準確的企業生產和銷售策略;第三,物流中心除用信息為自己業務服務外,還可了解企業和銷售結構的信息,並能為他們的生產和銷售提供指導;第四,銷售商及連鎖超市與顧客聯係最為緊密,更容易掌握市場的動態,並能將相關信息反饋給中間商,進而傳遞給合作組織和農戶。

實現農產品營銷渠道的信息化必須做到:第一,信息基本設備的建設。信息基礎設施包括渠道組織收集、處理及管理信息的計算機、相關的工作人員、工作用具及相關場地等;第二,信息平台及信息網絡的構建。信息平台及網絡的構建是農產品營銷渠道過程信息化的關鍵。批發市場由於業務的需要,信息最為豐富,可以作為信息平台的中心。以批發商市場為信息樞紐,信息向生產領域和銷售領域擴散形成信息網絡;第三,信息收集、處理、傳遞及管理。為使信息準確並能在農產品營銷渠道中順暢流通,渠道組織應盡可能地通過各種手段和方式收集信息,讓專業的人員對收集的信息進行處理以提高信息的質量和實用性。並且將整理後的信息在渠道中形成互動,即信息能夠雙向的流通。

五、營銷渠道結構的合理化

基於營銷渠道設計理論,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結構優化應實現在長度、寬度、廣度三個方麵的合理化才能實現優化目標。如前文理論分析中對農產品營銷渠道發展趨勢的分析,我國農產品在營銷渠道結構的優化應該體現在長度的扁平化、寬度的適度化和廣度的多元化。農產品營銷渠道長度的扁平化是指隨著營銷主體組織實力與規模的強大和配套設施的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產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中間環節應逐步減少。農產品營銷渠道寬度的適度化是指具體農產品的營銷渠道設計會由於農產品的特點、生產者的實力、市場的分布的不同以及競爭環境的變化選擇不同的營銷渠道寬度,以使農產品能夠準確覆蓋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真正滿足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農產品營銷渠道廣度的多元化是指具體的農產品營銷渠道在路徑選擇上的多元化,農產品營銷渠道會由於生產者的實力、銷售市場的不同和營銷方式的變化形成多樣化的選擇。

六、營銷渠道交易的規範化

目前,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中的交易主要是以攤位製、現貨對手交易為主,僅有36.5%的農產品市場還同時采用其他的交易方式。現貨對手交易是一種曆史悠久的交易方式,這種交易方式存在著價格信息不公開,商流、物流不分離、交易不規範等缺陷,我國農產品營銷渠道優化需要采用新的交易方式,以提高交易效率。優化的農產品營銷渠道要求交易方式逐漸采用拍賣交易、倉單交易、遠程合約交易、網絡交易、期貨交易等方式。農產品拍賣交易的優越性在於,可以降低交易費用,提高交易效率,減少鮮活易腐農產品的損失;拍賣交易更趨公平公正,可減少傳統現貨交易中的暗箱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欺詐行為;拍賣交易還可以形成權威的價格信息,對生產和消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發展拍賣交易一方麵要建立相應的硬件設施,包括拍賣大廳、電子報價係統等,另一方麵還要根據《拍賣法》製定具體的拍賣交易原則,加快農產品的標準質量體係的建設,幫助交易者改革傳統的農產品經營習慣,根據拍賣要求對農產品進行分級、整理和包裝。目前,新型的網上電子商務貿易為傳統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