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旅遊住宿業發展不平衡、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
星級高檔賓館、酒店的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飯店水平的標準。2007年底,全區共有旅遊星級飯店59家,比2004年增加18家。其中:四星級5家,三星級38家,二星級16家,三星級賓館主要集中在銀川市,五星級高檔賓館在寧夏還是空白。全區一半的市縣(區)還沒有星級賓館,廣大農村和鄉鎮更是相對落後。隨著寧夏經濟的發展和旅遊業的升溫以及“旅遊旺季”接待遊客的告急,賓館、酒店客房緊缺、地區發展不平衡和結構不合理矛盾日漸突出,已經成了製約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寧夏旅遊業跨越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實現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有機結合,塑造寧夏旅遊新形象
1.探索“曆史文化、回族風情文化與旅遊緊密結合”之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1)打造絲綢之路文化。力爭將須彌山石窟、古蕭關、開城元代安西王府遺址、固原古城等遺址並線,申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發揚回族文化魅力,激活旅遊演出市場。深入研究回族文化,把回族博物館打造成寧夏乃至全國的文化旅遊勝地。培養回族民間藝術接班人,打造回族文學、花兒歌舞劇等藝術精品,叫響“寧夏——花兒的家鄉”品牌;(3)大力弘揚紅色經典文化,加大將台堡、預旺堡西征紅軍總指揮部舊址等遺址、紀念館的投入,統籌規劃紅色旅遊基地、愛國主義基地、革命題材影視劇拍攝基地建設;(4)著力推出以“兩山一河”為代表的大漠黃河生態文化;保護開發利用古人類遺址和古生物化石遺址文化;(5)積極開發邊塞軍旅文化,依托古長城、古關隘、古戰場、古城堡做大文章,複原渾懷障、兵溝、紅山堡等古跡原貌,發展文化旅遊產業。
2.打造寧夏特色旅遊產品。通過外引內聯,深度開發“兩山一河”(賀蘭山、六盤山、黃河)、“兩沙一陵”(沙湖、沙坡頭、西夏王陵)、“兩堡一城”(將台堡、鎮北堡、古長城)、“兩文一景”(西夏文化、伊斯蘭文化、塞上江南景觀),突出打造“長征故地勝利遊”、“大漠長河觀光遊”、“回鄉風情體驗遊”、“西夏古國探秘遊”等精品景點、精品線路、精品服務,把亮點做亮,把優勢做大,把重點做強。調查顯示,最吸引遊客的是寧夏的大漠黃河。2007年遊客中回答對大漠黃河最感興趣的占55.64%,回答對山水風光感興趣的占39.60%,回答對民俗民情感興趣的占39.22%,回答對文物古跡感興趣的占36.30%,回答對飲食烹調感興趣的占20.47%。應重點宣傳推出寧夏黃河水上遊、沙漠探險遊、山湖生態遊、西夏秘境遊四大特色旅遊精品。
3.尋求文化與旅遊的最佳結合點發展旅遊商品經濟。充分開發本地特產、鄉村民俗、工藝流程等方麵的旅遊資源,引導市場主體組織設計、開發、生產一批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調查顯示,來寧夏旅遊的國內遊客最感興趣商品首選寧夏的枸杞。我們要做好枸杞文章,山東昌樂縣堯溝鎮建立了西瓜博物館,他們把西瓜作為一種文化、一種產業來經營,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我們也可以把枸杞作為一種文化和產業來經營。要在發展傳統的賀蘭硯、二毛皮、奇石和黃河泥陶藝術品之外,還要積極發展寧夏的沙畫、陶器、民間剪紙、刺繡等有特色的旅遊商品,逐步形成健全的旅遊商品銷售網絡。
(二)積極探索多元化的旅遊投入產出新機製
借鑒昆明、大理、麗江、雅安等地經驗,注重創新機製,把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緊密結合。
一是重點景區實行管委會製度,管委會主任由市縣區政府主管領導擔任,管委會行使對旅遊區規劃的編製與實施、項目立項、土地開發及用地管理、規劃建設管理、項目建設管理、環境保護、治安消防、勞動用工和旅遊行業綜合管理等地市一級經濟管理權限,由旅遊開發公司獨立經營,實行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