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產業發展與金融(7)(2 / 3)

金融理論與實踐若幹問題研究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部,四十多年來,以部分大中型企業的遷入和一批工業項目的建成投產為基礎,加大工業投資力度,深化工業企業改革,現已初步形成以煤炭、電力、建材、冶金、機械、醫藥及高耗能工業為優勢的現代工業體係。近年來,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相繼出台,以資源為依托的寧夏工業麵臨著強烈的衝擊。國家發改委通報的11個產能過剩及潛在產能過剩行業中,支撐寧夏工業發展的行業占據了8個。如何應對產能過剩行業調控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如何保持民族地區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調控產能過剩行業對寧夏經濟的影響

(一)產能過剩行業在寧夏經濟中的作用

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是前幾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新增生產能力過大。而其深層次的原因是產業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資源性產品尤其是上遊產品的價格形成機製尚不完善。

由於寧夏經濟社會基礎薄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靠投資拉動。據統計,2001-2003年寧夏固定資產投資年均遞增速為25.6%,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年均遞增速10.2%,出口總額年均遞增速16.1%,投資需求的增幅高於消費需求,同時也高於出口需求。2004、2005年在宏觀政策的調控下,寧夏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別為379.72億元、444.7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9.3%、16.8%,增速減緩。針對國家清理的鋼鐵、水泥、電解鋁、電石和鐵合金等行業在建的投資項目,從增長速度上看,鋼鐵、水泥、電解鋁、電石行業投資增勢雖然較高較猛,但投資規模都不大,是建立在一個投資總量規模極小基礎上的高速度。2006年1-4月,其完成投資額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極低,分別為0.7%、4.6%、1.4%和1.5%。鐵合金行業投資增速呈現下降走勢。

從產業集中度來看,寧夏恒力集團有限公司(60萬噸冶軋技術改造項目)、青銅峽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環保節能降耗技術改造項目)都是獨家企業投資,而且這兩家企業在寧夏工業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從項目的技術含量來看,鋼鐵、水泥、電解鋁、電石、鐵合金行業的在建項目17個,大多為技術改造項目和引進新技術和較先進生產工藝、改善環境的投資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從項目建設單位的經濟類型看,國有獨資公司1家、股份公司2家(其中1家是國有控股公司,1家是私營控股公司)、私營有限公司9家、其他有限公司5家。從經濟和建設加快發展的實際需要看,鋼鐵、水泥、電解鋁、電石、鐵合金,無論是從數量還是從品種需求上,既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又利於縣域經濟的發展。從其發展現狀來看,2005年電石、鐵合金、鋼鐵、電解鋁、水泥的產量分別為:130萬噸、49.1萬噸、42.57萬噸、35.82萬噸、568萬噸,其中,電石產量居全國第二,電解鋁占全國的4.6%,鋼鐵製品在工藝、技術、管理水平等方麵在國內同行業處於較高水平,部分產品的生產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居國內先進水平。從投資增速上看,寧夏的增長速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顯然不存在投資過熱的問題,而寧夏目前屬於經濟起飛的初期階段,而且又是投資拉動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加大投資力度是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壓縮過剩產能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近年來隨著國家治理產能過剩行業各項政策、措施的相繼出台與實施,使高耗能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受到了重創,從根本上製約了這些企業的發展,對寧夏的投資也產生較大的影響。

關係寧夏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梅花井、棗泉、羊場灣煤礦、中寧電廠擴建、靈武電廠以及河東機場擴建、太銀鐵路、寧東能源重化工基地規劃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涉及總投資規模千億元,銀行貸款約占2/3以上,項目融資將成為困難問題。以天然的高耗能工業聚集區、寧夏工業重地石嘴山市為例,其工業運行中出現的負麵效應尤為突出。據統計,200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57.07億元,同比增長17.2%,較去年同期增速回落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年實現利潤5.23億元,同比下降5.3%,較2004年同期增速回落了157個百分點。全年工業品出口首次出現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5.9億元,同比下降9.7%,低於2004年出口增速41.8個百分點,高耗能產品出口下降幅度高達兩位數。如:鐵合金出口交貨值下降23.7%,以電石為代表的基礎化學原料出口下降12.8%。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93個,比去年同期增長57個,增幅高達121.4%,虧損麵為47.4%,同比上升25.9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2.7億元,同比增長127.8%,比去年同期提高99.8個百分點。同時,石嘴山市高耗能工業項目因缺少流動資金,進展嚴重受阻。2005年度,全市已實施的投資額在3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91個,其中新建123個工業項目中,已竣工投產項目僅有44個(其中包括已竣工還未投產的項目,如恒力集團60萬噸冶軋爐項目,已試車成功,因缺少流動資金而未投產),未竣工項目還有79個;而68個續建工業項目完成竣工投產的隻有28個。未完成的工業項目基本是電力、煤炭、煉焦、水泥等高耗能行業的項目。部分企業特別是煤炭、高耗能企業普遍開工不足,不能滿負荷運轉,企業產能下降。煤炭企業中,僅煤業集團石嘴山市境內預計原煤產量比計劃欠產47萬噸,煤炭銷售欠銷21萬噸,同比少銷41萬噸。高耗能企業基本處於停產與半停產狀態,開工率僅為40%左右,企業普遍獲利空間銳減,利潤率降低,高耗能企業更是麵臨著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上漲,而企業最終產品價格卻在下跌的現象。據統計,石嘴山市鐵合金、電石和碳化矽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價格即企業生產成本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約600元、240元和380元。鐵合金、電石和碳化矽的市場銷售價格分別比2004年平均價格下降了1500元/噸、200元/噸和200元/噸。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成本5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近30%、產品銷售費用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近30%左右。這種現象加速擠壓了企業的盈利空間,使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更加舉步維艱,同時也直接影響了石嘴山市的創利稅大戶——電力行業。以國電石嘴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為例,全年因係統限負荷影響發電量約7000萬度,對利潤的影響約8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