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產業發展與金融(7)(1 / 3)

機遇之四:長期不懈的節能降耗工作已取得初步工作成績。2008年,石嘴山市單位GDP能耗7.2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1.02%,是“十一五”前兩年下降速度之和的2.5倍。比全區平均下降速度高4.23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下降速度高6.43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達152.26億千瓦小時,比上年同期下降5.61%,萬元GDP電耗9254千瓦小時,比上年下降17.88%,首次下降至萬度以下。在推進工業企業的循環經濟進程中,拉長了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提高二次能源轉換效率提高。其中:火力發電轉換產出效率為38.1%,同比提高0.64個百分點,直接節能3.6萬噸標準煤;供熱轉換產出效率為87.91%,同比提高26.35個百分點,直接節能7.4萬噸標準煤;原煤入洗轉換產出效率為93.1%,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直接節能6.4萬噸標準煤;煉焦轉換產出效率為86.7%,同比提高4.8個百分點,直接節能9.6萬噸標準煤;熱電聯產轉換產出效率為40.5%,同比增長1.85個百分點。

四、石嘴山市發展低碳經濟對策及建議

當前,石嘴山市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如何化解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的兩難問題,低碳經濟發展為我們拓寬了思路。

對策之一:發揮政府引導作用,研究製定低碳經濟發展規劃。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探索建立發展低碳經濟的長效機製,建立財政、稅收、工商、金融、環保、土地、商貿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政策體係,研究製定本地區節能降耗約束性指標,大膽實踐具有強烈政府意誌的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操作手段,充分利用石嘴山市地域資源優勢,繼續積極爭取申報國家產業發展政策配套措施,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強力推進石嘴山市低碳型經濟社會建設。

對策之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創新發展低碳技術。就目前石嘴山科技綜合能力而言,應該重點通過清潔發展機製(CDM),引進發達國家在清潔燃料交通工具、節能型建築、節能型家電、環保型農業等領域的成熟技術,並使之成為未來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應依托現有科技成果和成熟技術,通過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重點攻關中、短期內可以獲得較大效益的低碳技術,探索包括碳捕捉和碳封存技術、替代技術、減量化技術、再利用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綠色消費技術、生態恢複技術等。應通過理論、原理、方法、評價指標等方麵的創新,尋求技術突破,以更大限度提高資源生產率。還應著眼於中長期戰略技術的儲備,加強地區間交流與合作,促進發達地區對石嘴山市的技術轉讓。通過以上手段,實現低碳技術發展的“跨越式”進步。

對策之三:運用市場經濟規則,不斷激勵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保持低碳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不能單純靠政府的規範和強製性製度約束,還要充分發揮市場的杠杆作用。譬如:適當抬高新建能耗企業的技術水平、生產規模等準入門檻;對於現有小汙染企業,按生產技術水平檔次、生產規模進行累進稅製,以壓縮小型落後產能;以市場配額製,促進先進大型企業在擴大生產能力時,優先考慮兼並小企業和采用先進技術移植改造小型落後產能;鼓勵新節約產品推廣,政府積極采購,並實行價值補貼;利用稅收政策,限製高能耗、高水耗、高汙染和高資源消耗的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等等。

逐步使資源價格合理化,用價格杠杆優化高耗能項目的產業布局,有效抑製能源過度消費。

對策之四:以產業轉型為重點,培育發展多元支柱產業。尤其要注重對本市六大高耗能產業和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的企業市場退出政策進行深入研究,盡快製定出分階段實施目標的重大措施,著力解決影響低碳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精心選擇好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接續產業,積極發展光伏等新型產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商貿服務等性服務業。

對策之五:培育綠色消費意識,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經濟不僅僅牽涉到政府和企業的產業選擇問題,也牽涉到社會公眾平時的行為習慣。應加大全社會的宣傳教育投入,普遍樹立綠色能源、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綠色住宅、綠色交通新理念。倡導文明理性消費、綠色生活模式及促進家用技術革新,以社會需求來刺激和拉動低碳產品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城市化應走“低碳城市”之路》。來源:建築節能網。

[2]《國家低碳城市發展的戰略問題》。作者:中國科學院:劉怡君、付允。

[3]《石嘴山市推進經濟轉型戰略重點工作組工作彙報》。來源:石嘴山市經濟部門。

[4]《盤點2008年全市經濟運行分析》。來源:石嘴山新聞網。

對寧夏產能過剩行業調控的思考與建議

寧夏銀監局課題組

課題組成員:馬葆英解哲金宏國張書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