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產業發展與金融(6)(1 / 3)

2.政策扶持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我國《1996-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綱要》明確要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和產業建設步伐。2006年1月《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l2項配套法規和技術標準編製完成,風力發電等6項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即將出台的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將再次推動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把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開辟新的增長級的重要戰略舉措之一,製定了《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出台了《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若幹政策規定》等配套措施,從產業支持政策、財稅支持政策、土地使用支持政策等方麵對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產業給予扶持。

(四)威脅分析(T)

1.同業競爭日益激烈。隨著更多的外國企業大舉進入我國,爭奪新能源市場份額,其產品大範圍占領我國市場的態勢日益明顯。同時,國內許多企業的生產技術與工藝接近,產品差異化不明顯,不良的價格競爭不斷提高,使得相互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到目前,上海、江蘇、青海、山東、廣東等地都把新能源產業納入到了當地發展規劃,新能源產業將麵臨更加殘酷的市場競爭。

2.市場需求不足,新能源發展缺乏市場保障。長期以來,中國新能源發展缺乏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戰略規劃,缺乏連續穩定的市場需求。雖然國家支持新能源發展的力度逐步加大,但由於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需求,新能源發展缺少持續的市場拉動。

(五)新能源產業發展策略的SWOT分析矩陣

將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內部優勢、劣勢與外部機遇、威脅相互匹配,得到SWOT分析矩陣,如表1。

三、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新能源發展政策,建立產業投入機製

從國際經驗看,政府支持是發展新能源的關鍵。一是參照發達國家設立新能源政府管理機構的經驗,在寧夏設立能源局,其職責之一是專門從事新能源發展規劃和發展政策研究;二是密切注意新能源最新動向,不斷完善新能源產業規劃,把新能源產業發展納入到產業基地建設和循環經濟園區建設的重要內容,讓新能源在推動寧夏工業結構乃至整個產業結構調整中發揮更大作用;三是聯合新能源企業組成產業聯盟,通過行業協會,協調企業的相互關係,發揮整體優勢,推動強強戰略合作,實現新能源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四是要重點研究在寧夏建立節能和可再生能源基金的可能性,基金主要來源於財政專項撥款、電費附加、火電廠排汙收費等,基金的使用方向應為新能源項目開發、商業發展、設備安裝等。

(二)創新金融服務體係,拓寬新能源融資渠道

一是在準確理解和把握國家產業政策的基礎上,中國人民銀行應充分發揮“窗口指導”作用,合理引導信貸政策與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有效對接,把節能降耗、資源循環利用等因素內嵌入商業銀行的信貸政策體係和信貸審批製度中去,形成有助於新能源發展的貸款風險評估體係;二是商業銀行要主動適應新能源企業的金融需求,提供差異化、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如綠色抵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等產品;三是證券監督管理部門應優先支持符合發展循環經濟要求的新能源企業上市融資,鼓勵金融資本、民間資本進入新能源領域,引導風險投資公司投資於新能源項目。

(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新能源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科技進步。一方麵,應建立以企業研究所為主,周邊高校研究機構為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加強風力發電設備核心製造技術的研究,鼓勵太陽能發電與建築一體化的項目研發。另一方麵,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從企業和高校選拔優秀人才到國外深造,運用智力引進、產業聚才、核心人才帶動引才等方式,建立符合高層次技術人才特點的引才機製。

(四)積極開拓區內市場,擴大新能源終端消費

在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同時要加大政府培育和扶持市場的功能,逐步把新能源產品列入政府采購目錄,鼓勵同等條件下優先選用各類新能源產品。政府辦公大樓及公共設施率先采用新能源技術,實行推廣新能源消費補貼製度。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特別是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把新能源開發利用作為一項重要內容。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開發、示範帶動,加大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摘要:溫室效應引起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嚴峻的考驗。低碳經濟已成為包括中國在內各個國家尋求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作為寧夏的一個高耗能地區,石嘴山市如何順勢而動,從根本上改變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經濟發展模式,值得我們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