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之四:企業技術進步慢和研發能力弱,為發展低碳經濟帶來的壓力。低碳技術是低碳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核心,但從目前石嘴山現狀看,大部分工業企業在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再創新能力較弱,自主研發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麵的投入不足。對物質減量化技術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的開發和重視不夠,兼顧生產與循環利用的綜合技術短缺;關鍵技術的研發處在初級階段,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不夠,企業技術裝備普遍落後,缺乏國際競爭力。據市有關部門估算,石嘴山市煤炭產業的科技水平和發達國家相比約落後20年,勞動生產率相差近百倍,資源回收率比發達國家低10%-20%。
壓力之五:國家環境保護約束性政策帶來壓力。目前,石嘴山市大氣汙染已經由煤煙型汙染轉變成複合型汙染,即逐步過渡到自然塵、煤煙、汽車尾氣等社會活動汙染的共存狀態。2007年工業廢氣排放總量為1589.30億標準立方米,空氣中的二氧化硫仍超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煤炭采礦區有近90%的天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的成了大片沉陷區,地麵植被逐年退化死亡,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嚴重,環境治理難度很大,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轉變。
三、石嘴山市低碳經濟發展蘊藏的機遇
機遇寓於挑戰,動力源於壓力。石嘴山市發展低碳經濟在麵臨巨大壓力和挑戰的同時,也蘊藏著經濟轉型的發展機遇。
機遇之一:較好的煤電能源工業基礎為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石嘴山市市煤炭資源累計探明儲量為24.63億噸,保有儲量為19.45億噸,2008年,人均產煤19.24噸,位居全區第一,高於2007年第一位的山西人均產煤16.8噸的平均值。人均發電量24100度,遠高出2007年第一位的內蒙7714度/人。潛力巨大的低碳資源和煤電能源工業基礎比較優勢,有利於發揮綜合優勢,形成發展的動力源和支撐點。因此,發展低碳經濟為石嘴山市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優化經濟結構,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經濟實力提供了曆史性機遇。據統計資料顯示僅2008年全市工業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80%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9%左右,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
機遇之二:國家的一係列優惠政策逐步得到貫徹落實。2007年,石嘴山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圍繞建設山水園林新型工業城市目標,全市緊抓循環經濟試點有利時機,重點圍繞節能降耗、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和環保產業四個方麵,先後組織實施了225個節能重點項目,改造節能技術。2008年3月,石嘴山市又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同時國家關於西部大開發和東部地區產業梯次轉移的一係列優惠政策逐步得到貫徹和落實,先後爭取到國家資源型城市轉型政策性資金8900萬元,申報了經濟轉型項目183個,已審批項目68個,爭取資金5.15億元。
以節能降耗和新材料接續產業發展已逐步形成共識,這些都為石嘴山市可持續低碳經濟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
機遇之三:產業轉型已初步取得成效,為發展低碳經濟提供了先機。緊緊抓住國家循環經濟試點有利機遇,重點圍繞節能降耗、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和環保產業四個方麵,培育發展非煤接續產業,逐步降低對煤炭資源的依賴性。這些新型產業集群的培育,最終目的仍然是減少碳源,增加碳彙。先後組織實施了225個節能重點項目,爭取國家、自治區節能減排專項資金1.6億元,改造節能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2008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業即傳統煤化工行業產值達257.2億元,占全行業的64.6%,比重同比下降14.9個百分點。傳統行業比重的下降,標誌著石嘴山市工業產業結構正在調整和經濟轉行之中,節能高效行業正在成長壯大,卓有成效的試點工作,為發展低碳經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