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石嘴山市低碳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
中國人民銀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張克立趙力宋學軍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全新經濟模式。目前,歐美一些發達國家正在掀起一場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新工業革命”,意在占領新時期產業製高點,為自身經濟尋找新的增長動力。2007年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製訂了“巴厘島路線圖”,為全球低碳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9年9月2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講話,積極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主渠道地位。種種跡象表明:
低碳經濟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激烈的低碳經濟市場爭奪戰已悄然打響。
一、石嘴山市高耗能工業經濟現狀
高耗能工業是石嘴山市地區經濟增長中居主導地位,研究分析石嘴山市低碳經濟問題,首先要從關注本地高耗能工業經濟現狀開始。
現狀之一: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經濟增長對第二產業依存度較高。
2008年,石嘴山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8∶72.4∶21.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03戶,從業人員達到8.8萬人,過億元企業75家,實現工業增加值154.6億元,占全區1/3的份額,占全市GDP份額提高到68.7%,其貢獻率達67.6%。第二產業綜合能耗比重達到92.19%。
現狀之二:主導產業過於集中,高耗能經濟特征尤為明顯。2008年,石嘴山市地區社會綜合能源消耗總量達1185.45萬噸標準煤,占寧夏全區綜合能源消耗總量的37.18%。全市工業能耗占全社會能耗的80%左右,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當量值能耗為894.2萬噸標準煤,萬元增加值能耗8.73噸標準煤。高耗能產業實現的增加值占規模工業的31.6%,產值占40.5%。
現狀之三:能源消耗性產品出口比重較大,應對突發性事件能力較弱。
石嘴山市是以資源性產品出口為主的地區,屬於典型的“資源消耗在國內、環境汙染在國內、產品定價權在國外、終端消費在國外”外貿出口,國外經濟環境一旦發生變化,出口經濟立即受到嚴重影響:產品出口滯銷,企業停工停產,原材料和產品價格大幅回落,工業經濟進入低迷狀態。據有關部門統計,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石嘴山市市“兩高一資”企業停產半停一度已達164家。
二、石嘴山市低碳經濟發展麵臨的壓力
如果把低碳經濟簡單化後,我們可以把其描述為一種起於低碳生產、而最終止於低碳消費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分析和研究石嘴山市低碳經濟發展,關注點應放在低碳生產這一核心問題上來。怎樣既確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又不重複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謀發展老路,就目前石嘴山市的綜合技術水平而言,發展低碳經濟麵臨巨大挑戰和壓力。
壓力之一: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硬性要求帶來的壓力。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證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商品能源消費量和經濟發達水平有明顯關係。從世界範圍看,目前還沒有出現既有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費量的先例。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步伐的加快,致力於提高石嘴山市綜合實力,改善74萬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石嘴山市黨委政府的頭等大事,經濟總量的增加,必然會帶動能源消耗的增長,能源消費的持續增長和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難以避免的。
壓力之二:先天的資源稟賦和已形成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的壓力。自然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豐度(通常指自然資源的豐富程度)和組合狀況,對於一個地區的產業結構和經濟模式起著決定性作用。2008年,石嘴山市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6.44億元,增長速度達到14.4%,位居全區第一,總能耗1185.5萬噸標準煤,萬元GDP能耗7.2噸標準煤,分別比全國和全區萬元GDP單位能耗高6.0和3.1個百分點,是全國高耗能地區之一。
先天的資源稟賦、以煤炭為基礎能源的經濟增長模式、長期發展已然形成的產業鏈,成為石嘴山市發展低碳經濟的又一道障礙,完成自治區“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年均萬元GDP單位能耗下降20%的目標任務非常艱巨。
壓力之三:積重難返的高耗能經濟結構帶來的壓力。第二產業在支撐石嘴山市經濟增長過程中具有主導性地位,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煤炭、電力、鋼鐵、化工、機械製造、有色金屬等21個行業門類工業體係。資料顯示,2008年,石嘴山市三次產業結構比為5.8∶72.4∶21.8,其中工業增加值對GDP的貢獻率達到67.7%,其中高耗能行業完成增加值36.48億元,同比增長21.5%,占規模以上企業的31.6%,產值占40.5%。鐵合金、電石、水泥、碳素製品、金屬鎂等主導產品是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而工業生產技術水平落後,又加重了經濟的高碳特征。如果按每燃燒一噸煤炭會產生4.2噸的二氧化碳氣體計算,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達到4749.1萬世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