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產業發展與金融(5)(2 / 3)

參考文獻

[1]方春雷:《當前我國能源發展中問題與對策建議》《浙江能源》,2005年第2期。

[2]劉愛芹:《山東省能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評價》《技術經濟》,2008年第5期。

[3]史丹:《我國能源發展應注意的問題與建議》《西南節能通訊》,2004年第12期。

[4]王雲平:《產業技術升級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經濟研究參考》,2005年第40期。

[5]劉征福:《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評價指標體係的研究》《能源與環境》,2007年第2期。

[6]餘甫功:《我國能源強度變化因素分析-以廣東作為案例》《學術研究》,2007年第2期。

[7]張瑞、丁日佳:《我國能源效率與能源消費結構的協整分析》《煤炭經濟研究》.2006年第12期。

[8]蔣昭霞:《產業結構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4年。

[9]孫尚清、翟立功:《中國能源結構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馮宗憲、陳金賢等:《中國能源基地經濟區產業經濟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1991年。

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SWOT分析與對策

中國人民銀行銀川中心支行劉力張麗麗

摘要:近年來,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迅猛,經濟、環境效益日漸顯現。本文在對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對其優化發展提出相關對策性建議。

寧夏是經濟小省,卻是能源消耗大省,2007年,全區萬元GDP能耗達到3.41噸標準煤譹訛,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倍多。金融危機的爆發,客觀上為我區優化經濟結構、發展新能源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麵對傳統能源逐步枯竭、環境日益惡化的壓力,應重新認識寧夏新能源的資源優勢,彌補不足、搶抓機遇,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推動寧夏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寧夏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我國即將出台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把新能源主要界定在兩個方麵:

一方麵是關於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的能源;另一方麵,對傳統的能源進行技術變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比如車用新型的燃料、智能電網等。就寧夏的資源而言,其新能源主要有風能、太陽能等。

(一)風力發電嶄露頭角

風力發電具有無汙染、可再生、占地少、建設周期短的特點。自2003年11月23日,賀蘭山風電廠並網發電,改寫了寧夏僅有水電和火電的曆史之後,全區加快了風力發電的步伐。目前已開發建設了賀蘭山、青銅峽、寧東、紅寺堡等十大風電場,風電裝機已達到53.67萬千瓦,在建風電項目裝機譹訛數據來源:《寧夏統計年鑒》數據計算整理。

26.9萬千瓦。

創造了全國風電建設“寧夏模式”的寧夏發電集團去年底總裝機規模達到500MW,可實現銷售收入5.6億元,與常規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35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4750噸,減排二氧化碳105萬噸,減排二氧化硫3920噸,節水50萬噸。

(二)光伏產業後來居上

光伏產業是具備環保性、低成本、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朝陽產業”。

2007年,寧夏發電集團建設了第一個光伏並網電站-330千伏銀川試驗電站,並於2008年9月並網。2008年12月16日,華電集團旗下首座10MWp太陽能電站在寧東並網發電,這是目前亞洲投產的規模最大太陽能發電項目,與傳統火力發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1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5萬噸。

在配套產業方麵,建設了寧夏發電集團、陽光矽業等企業的多晶矽、單晶矽及太陽能電池項目。目前,全區多晶矽產量約1700噸、單晶矽產量約600噸,太陽能電池組件具備2萬千瓦/年生產能力。據測算,寧夏陽光矽業有限公司和國電寧夏太陽能有限公司多晶矽項目的建成,將使惠農區成為國家萬噸級多晶矽生產基地,年可新增產值100億元以上,帶動整個光伏產業實現產值超過300億元,相當於惠農區2008年工業總產值的兩倍多。起步較晚的寧夏光伏發電後來居上,令全國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