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產業發展與金融(4)(3 / 3)

影響因素三: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是個廣義的概念,包括能源生產、運輸、消費等諸多環節的各個方麵,在節能方麵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十一五”期間,寧夏狠抓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自治區各級政府對節能管理的力度大大加強,新出台的節能優惠政策相對較多,鼓勵節能產品的研製和開發,促進節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樹立企業節能觀念,能源浪費相對減少,重點耗能工業節能率和節能量均不斷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得到提升。

影響因素四:能源消費結構

能源消費結構主要是指經濟發展過程中各種能源的消費比例,常規能源消費比例越高,能源消耗強度越高,節能任務越是艱巨。新能源及可替代能源消費比例越高,能源消耗強度越小,能源消費結構越是趨於合理。寧夏目前能源消費仍然以化石燃料為主,能源消費結構中一次能源煤炭占整個能源消費總量的接近90%,直接用於終端消費的煤炭比例過大,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消費量僅占不足1%,能源消費結構不甚合理。

(三)實證研究

1.實證原理。影響節能潛力的因素較多,因此要了解各個因素的作用大小,必須把各個因素的影響分別開來,這裏用因素分解分析方法,采用Sun(1998)提出的完全分解的因素分解方法。

上述能源強度變化的結構因素份額式和效率因素份額式分別表示從基期t=0以來,到t期所發生的能源強度變化總量中,經濟結構變化和能源利用效率分別提高的貢獻率大小。當兩者為正值時,表明結構變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影響與能源強度變化方向是同向的,兩者為負值時,表明其影響與能源強度變化方向是相反的。

2.實證結果分析。

譼訛注:由於寧夏此方麵數據難以搜集完全,因此采用全國能源消費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

“八五”以來,在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費總量也穩定增加,這從三次產業能源消費量的增長趨勢便可看出。能源消費的增加主要表現在第二產業,2002年以來,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能源消費量有加快增長的態勢。根據能源強度的概念是一定量的經濟產出所需要消耗的能源投入量。

因此,從計算上來看,經濟總量和能源消費量的趨勢決定了能源強度的趨勢和波動。1995年以來,能源強度總體上呈現逐步下降趨勢,第二產業能源強度在2002-2004年間有一定的波動,2004年以來,能源強度出現加速下降趨勢,而第一產業能源強度下降趨勢不明顯,並呈現較小波動性,第三產業的能源強度變化總體上呈下降趨勢,隻是下降速度相對平緩。

(1)能源消費強度因素分解實證計算結果。

能源強度變化因素分解計算結果表明,全國的能源強度下降趨勢基本是由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所導致的。大部分年份效率的提高均導致能源強度下降。除了少數年份外,效率份額基本上都在95%以上,這說明全國能源強度下降趨勢完全是由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所導致的。在能源強度變化中,結構因素所起的是推動能源強度上升的反向作用,但是其對能源強度變化影響很小。總而言之,1995年以來,全國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推動了能源強度持續下降,並抵消了由產業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對能源強度的反向作用。2004-2005年能源強度不降反升,與這兩年經濟高速增長中產業能源利用效率下降有密切關係。

從能源強度變化因素分解結果來看,能源強度下降主要是源於各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因而有必要對導致能源強度變化的產業效率因素進行進一步分解。能源強度變化的產業效率因素分解計算結果表明:推動能源強度持續下降的主要因素主要來自第二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大多數年份能源強度變化中第二產業效率提高均推動了能源強度下降。第三產業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對能源強度下降也起到了一定正向作用,但是作用微弱。第一產業在部分年份的能源強度變化中發揮了正向作用,但從總體上來看作用也不大。因此,第二產業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是推動全國能源強度降低的主要因素,它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有些年份產業結構變化和第一、三產業能源利用效率的反向波動。

(2)對寧夏節能工作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