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產業發展與金融(1)(3 / 3)

(三)總體能源消耗強度變動的產業結構與能源效率份額

1.產業結構與能源效率份額的分解。根據式(21)、(22)和(23)對總體能源消耗強度進行Laspeyes指數分解,首先計算1980-2009年三次產業結構的年度波動,再分別計算產業結構變動與能源效率提高在能源消耗強度波動中所占的份額,具體結果見表7。表7的數據顯示在1981-2009年間,中國總體能源消耗強度下降主要歸功於效率份額的下降,產業份額的影響較小,即能源效率提升是能源消耗強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產業結構變動對總體能源消耗強度下降作用較小。1980-2009年間中國三次產業結構調整趨勢為第二、三產業產值份額逐漸上升,第一產業尤其是農業產值份額逐年下降,且第二產業產值份額上升幅度快於第三產業的上升幅度,具體調整過程見圖2。

2.產業結構與能源效率份額的基本統計特征

根據表7的數據得出1980-2009年中國總體能源消耗強度中產業結構與能源效率份額數據的基本統計特征(見表6)和具體變動過程(見圖3)。從圖3可以看出能源效率提升在大多數年份都降低了能源消耗強度,產業結構變動在1984-1988年、1995-1998年和1998-2008年導致總體能源消耗強度增加,這與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實際基本一致。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工業化建設使工業產值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份額不斷增加,因此第二產業總體產值份額也相應增加。由於工業是國民經濟中主要的能源消耗產業,工業化導致單位GDP能耗水平不斷上升,同時,技術進步使能源效率提高,又造成工業能源消耗強度下降,且下降幅度遠大於工業份額增加引起的能耗強度上升份額,即效率份額+結構份額<0,因此工業和第二產業能耗強度下降,從而使我國總體能源消耗強度也逐年下降。

五、優化能源結構的金融服務視角:低碳金融發展研究

(一)碳排放權交易

國際碳交易市場總體架構。國際碳交易市場總體上分為配額交易市場和自願交易市場(見圖6),配額交易市場為具有減排義務的國家或企業提供碳交易平台以完成減排目標,自願交易市場則是減排主體為實現減排收益而自願進行交易的場所。

(1)配額碳交易市場

配額碳交易可分為基於配額的交易和基於項目的交易。基於配額的交易是買家在“總量管製與交易製度”(Cap-and-Trade)體製下購買分配或拍賣的減排份額,主要包括分配數量單位(AAUs)和歐盟排放權交易體係(EU-ETS)下的歐盟配額(EUAs),項目交易允許買主購買能生產可核準減排量的減排項目,最典型的是清潔發展機製(CDM)項目和減排單位(ERUs)。

EuropeanUnionALLowances(EUAs)即歐盟碳排放配額。歐盟每年為成員國規定二氧化碳許可排放量,各國政府根據總排放量向企業分發EUA,EUA可以在市場進行交易。歐盟於2003年成立了歐盟排放貿易體係(EU-ETS),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權交易體係,其核心就是EUAs交易。

AssignedAmountUnits(AAUs)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附件1的締約國家之間確定的排放配額,這些國家被根據本國實際分配各自的排放上限,本國超過或少於AAU的排放份額可通過國際交易市場出售和購買。目前,《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附件1的締約方主要為發達國家。

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即清潔發展機製,指附件1締約方國家以提供資金和技術的方式與非附件1國家(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項目實現的核準減排量(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s,CERs)用作附件1國家完成減排目標承諾。

EmissionReductionUnits(ERUs)即減排單位,又稱聯合履行(JointImplement,JI),JI允許附件1國家通過投資項目從同屬附件1的國家獲得減排單位。ERUs於2008年才開始簽發,目前交易規模較小。

(2)自願碳交易市場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早在強製碳減排市場建立之前就已經存在,主要包括碳彙標準交易和無碳彙標準交易。自願減排市場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不屬於強製性減排,因此其中的大部分交易需要對獲得的減排量進行統一的認證核查。市場雖缺乏統一管理,但機製靈活,從申請、審核、交易所需時間短,價格也較低。目前該類碳交易的市場規模很小,但發展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