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金融創新與金融穩定(8)(2 / 2)

(三)貸款額度和利率水平比較

在貸款額度控製上,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和農戶小額貸款的單筆貸款額度較小,單筆貸款金額平均僅為2-3萬元左右;小額貸款公司單筆貸款額度較大,單筆貸款金額平均達10萬元以上。在貸款利率水平上,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的利率最低,僅為基準利率;小額貸款公司利率最高,最高達基準利率的4倍。在貸款期限上,都以短期貸款為主,其中小額貸款公司平均貸款期限最短,甚至最短可以是幾天。

(四)管理方式及監管部門比較

三種小額信貸模式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信貸管理、風險控製、內部管理等各項製度,並且製度落實到位,貸款手續完備。三種模式在管理方麵各有特點:農戶小額貸款由於運行時間長,各項製度更趨完善,管理方式更為成熟,而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對申請人的條件要求比較嚴格;小額貸款公司貸款的管理製度則是借鑒農戶小額貸款管理製度並略作改進,還處於探索階段。

農戶小額貸款的發放主體是農村金融機構,其監管部門是銀監局;就業類型小額擔保貸款的發放主體是各商業銀行,監管部門也是銀監局,但申請人的資格認定由勞動保障部門進行,財政貼息由當地財政部門審定並支付;小額貸款公司屬民營金融組織,由自治區金融辦監督管理(詳見表2)。

三、三種小額貸款模式績效及優缺點比較

(一)三種模式績效比較

1.農戶小額貸款有效地緩解了農戶貸款難的問題,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推動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快速度發展。(1)緩解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1999年在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的支持下,農村信用社開辦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以來,到2008年末中衛市全轄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貸款餘額為12.66億元,以年均40%的速度增長,貸款覆蓋率達到了70%以上,農戶人均貸款1489元。農戶小額貸款豐富了農業貸款的品種,提高了農戶信貸需求滿足程度,有效緩解了貧困農戶農業生產資金短缺問題。(2)有力地促進了農民收入增加。2001年中衛市農民人均純收入2015元,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571元,七年間增長了77%,年均增長11%,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農村金融機構發放的農戶小額貸款。(3)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近年來中衛市利用地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枸杞、養殖、設施蔬菜、硒砂瓜、林果等多種特色產業,目前中衛市農業特色產業已形成了規模優勢,2008年種植硒砂瓜94.73萬畝,設施蔬菜10.27萬畝,枸杞18.84萬畝,農村金融機構積極發放農戶小額貸款支持特色產業發展,促進了中衛市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農業經濟增效。(4)增強了農村金融機構持續發展的動力。農戶小額貸款的成功開展,不僅為廣大農民提供了方便的金融服務,而且成為許多農村信用社營業收入的重要來源,增強了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持續發展的動力。

2008年中衛市全轄農村信用社實現利息收入3億多元,其中農戶小額貸款的利息收入占據了“半壁江山”。

2.就業小額擔保貸款促進了再就業和創業。2006-2008年中衛市小額擔保貸款累計投放698.4萬元,直接帶動就業人員947人,有力地支持了中衛市失業人員創業和再就業。

3.小額貸款公司貸款作為正規金融的有益補充,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2007-2008年中衛市小額貸款公司累計發放貸款582筆,累計投放7769萬元,並且按規定投向“三農”的貸款不低於總貸款額的70%。

小額貸款公司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衛市“三農”和小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的局麵,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三種模式的優缺點比較

農戶小額貸款的優點在於:(1)機構點多麵廣,深入到了農村基層最末梢。發放農戶小額貸款的農村金融機構渠道暢通,網點齊全,具有點多麵廣的特點,全市有54家基層農村信用社,29家農業銀行營業所,基本達到了鄉鄉有行、社,深入到了農村基層最末梢,為發放農戶小額貸款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