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金融創新與金融穩定(7)(1 / 3)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的逐步完善,作為該體係的一個重要而有益的補充,民營經濟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部分具有一定資金實力和良好經營業績的民營企業已經越來越受到銀行業的關注。然而由於目前民營企業存在負債比例較高、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製、短期行為嚴重等問題,加之目前社會信用體係不完善,商業銀行監控機製不健全,市場發育不成熟,市場風險極大,擔保機構作用有限等內外部條件的製約,如何把握支持民營企業的尺度,嚴格控製信貸風險是銀行麵臨的現實問題。為此,我們對寧夏地區民營企業發展狀況和中國銀行行授信情況進行了專門調查、分析,並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建議。

一、寧夏私營企業總體情況

(一)私營企業基本情況

根據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2年上半年,寧夏私營企業10958戶,從業人員147261人,注冊資金930317萬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加2367戶、28511人、264558萬元,分別增長27.55%、24.01%、39.73%;產值166372萬元,銷售總額或營業收入146378萬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加23448萬元、6028萬元,分別增長16.4%、4.29%。從1997年到2002年,私營企業戶數、從業人員、注冊資金、產值、營業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特別是注冊資金增長幅度較大,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金已經達到84.9萬元,表明全區私營企業規模逐年擴大,實力不斷增強(見表1)。

(二)私營企業產業結構截至2002年上半年,全區私營企業第一產業573戶,比上年同期增加66戶,從業人員7735人,注冊資金8188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529萬元;第二產業2614戶,比上年同期增加359戶,從業人員53340人,注冊資金44932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8458萬元;第三產業7771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942戶,從業人員86186人,注冊資金39910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9571萬元。私營企業在各個產業都有較快發展,其中第二產業發展比較突出,注冊資金較上年同期增長72.24%,占總注冊資金的份額由上年同期的39.2%上升到48.3%;從行業上看,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是第三產業的批發和零售貿易餐飲業,但私營企業投資者向第一、第二產業投資的意識不斷增強,製造業、建築業逐漸成為投資熱點,私營企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結構更趨合理(見表2)。

(三)私營企業組織形式

從私營企業的組織形式發展看,由於公司製符合現代企業製度要求,具有產權明晰,權責明確的特點,有限責任公司成為私營企業的主要形式,並有部分實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近來,部分私營企業也意識到了自身經營管理機製方麵存在的問題,開始著手和外商合資,在利用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方麵作出了有益的嚐試。截至2002年上半年,有限責任公司8733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935戶,增長28.46%,注冊資金85854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9336萬元,增長45.71%;獨資企業2072戶,比上年同期增加461戶,增長28.61%,注冊資金60189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861萬元,下降7.47%;合夥企業151戶,比上年同期減少30戶,下降16.57%,注冊資金8673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20萬元,下降14.71%;股份有限公司2戶,比上年同期增加1戶,增長50%,注冊資金291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13萬元,增長124%。

二、寧夏私營企業發展特點及主要問題分析

近幾年,寧夏私營企業發展迅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出現了一批有較強經濟實力的優秀私營企業,私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地位日益重要。2002年自治區政府進一步確定了28家非公有製重點骨幹企業,並力爭培育成更具核心競爭力的大型骨幹企業(見表3)。

但同全國範圍內私營企業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已超過50%,特別是東部11個省市私營經濟已經占工業經濟的67%的水平相比,寧夏私營企業的發展仍然滯後,私營企業發展的不足也成為寧夏與東部地區在發展上的最大差距之一。

現階段寧夏私營企業發展麵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麵。

一是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寧夏私營企業的資本金規模較小,到2001年底,戶均注冊資金82.76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7.82%。區內私營企業在管理意識、管理水平上都遠遠落後於發達地區,企業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不多,產品的更新換代較慢,創新意識不夠;一些企業正處在原始資本積累和創業初期,家族式管理特征明顯,自身素質偏低,經驗匱乏,信息來源渠道狹窄,產業層次低,技術落後,經營出現失誤的概率高;高新技術私營企業大多淨資產偏低,人力資源成本偏高,抵押資產較少,融資風險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