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金融創新與金融穩定(5)(3 / 3)

其四,盡快組建專門針對規避農業經濟風險的農業保險機構。

其五,進一步推進與完善農村新型金融機構試點工作,從而擴大多元資本進入農村、進入弱勢群體急需融資的領域。

摘要:抵押擔保不足是目前影響我國金融支持弱勢群體的主要原因。為此,建議完善金融支持弱勢群體的製度框架並創新抵押擔保方式,充分發揮政府及社會擔保的功能,以改進弱勢群體的金融支持現狀。

弱勢群體的民生問題解決的如何,直接關係著我國和諧社會的建設和社會穩定。雖然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金融對弱勢群體的支持力度,並針對弱勢群體貸款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但對於相對龐大的弱勢群體而言,金融支持力度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在目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弱勢群體的生存、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發展前景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因而對金融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抵押擔保的角度分析論證金融支持弱勢群體問題,以期尋求弱勢群體金融支持的製度完善和服務創新,旨在促進弱勢群體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金融支持弱勢群體的抵押擔保問題研究

中國人民銀行中衛市中心支行王斌王秀霞高紅梅竇世榮

一、弱勢群體的界定及社會形成

(一)弱勢群體的界定

關於弱勢群體的界定,我國學術界有多種觀點。鄭杭生等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與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一文中認為,弱勢群體是指那些依靠自身力量或能力無法保持個人及其家庭成員最基本的生活水準、需要國家和社會給予支持和幫助的社會群體。陳成文在《社會弱者論》一書中提出,弱勢群體是一個在社會資源分配上具有經濟利益的貧困性、生活質量的低層次性和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會群體。還有學者認為,弱勢群體是指那些不但實際經濟收入偏低,而且由於各種條件的限製,其未來發展也有相當困難的人群。

以上對弱勢群體的界定是基於社會保障的角度。另有學者將弱勢群體細分為生活弱勢群體(如貧困者群體)、就業弱勢群體(如下崗失業者、難以就業的大學生)、生理弱勢群體(如殘疾人群體)、市場競爭中的弱勢群體(如農民、個體工商戶、小企業主)等。

國際社會對社會弱勢群體的共識是,由於某些障礙及缺乏經濟、政治和社會機會而在社會上處於不利地位的人群。

綜合以上觀點,結合本課題研究實際,本文將金融支持中的弱勢群體界定為經濟上處於弱勢地位的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戶口在農村,但已完全脫離種養業)、一般農戶(年家庭人均純收入低於中衛市農民人均純收入者)、無法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貧困大學生等。

(二)弱勢群體的社會形成

我國弱勢群體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麵的,有自然的,曆史的、政治的,個人的等多種原因,本文認為我國由計劃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所導致的社會結構變遷是弱勢群體大量形成的主要原因。

1.城鄉有別的社會製度是造成農民成為弱勢群體的根本原因。我國長期實行城鄉分割的戶口製度、就業製度、社會保障製度等,並且財政資金、教育資源等都一直在向城市傾斜。種植業收入獲利很低甚至沒有利潤,已不足以維持農民生計。同時隨著農業生產率的提高,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選擇進城打工,但由於受教育程度低及就業歧視等原因,在就業和收入方麵都處於劣勢。2008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3倍,農民客觀上已淪為弱勢群體。

2.經濟體製轉軌造成了大量城市下崗失業人員。隨著我國經濟體製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國有企業大量改製,出現了大批下崗職工,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國的城市中已經形成了一個以下崗失業人員為主體的新貧困階層。下崗職工由於年齡偏大,知識層次較低,已成為城市中的再就業弱勢群體。

3.高等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病造成了大量貧困和難以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上世紀九十年代高等教育體製改革最大的兩個特點是“收費”和“擴招”。

高校收費使很多來自貧困家庭的大中專學生生活困難甚至無法就讀,而大規模的擴招又使很多大中專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因此貧困和難以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都屬於社會弱勢群體。

二、弱勢群體的金融支持現狀——以寧夏中衛市為樣本

(一)弱勢群體的金融支持模式運作情況

中衛市金融機構主要通過三種模式支持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