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難原因之三:農村金融體係職能缺陷形成供給抑製。經過多年改革,雖然農村金融市場上形成了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等政策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共存的組織體係,但職能缺陷卻嚴重抑製了農村金融供給與金融創新。一是農村商業性金融實施退出戰略,對農村金融供給基本形成盲點;二是農村政策性金融涉足不深、開發性金融的支持推動不強。
三是隨著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中的壟斷地位逐漸顯現,競爭的減少直接影響了農村金融業務的發展和服務質量的提高,繼而形成了金融創新抑製。
因此重構農村金融體係,必須堅持多元化和競爭性原則,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經營的效率。
對接難原因之四:逐年擴大的民間金融削弱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效果。
民間融資手續簡便、操作靈活、方便快捷,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服務缺失或信貸支持不足的地方,對銀行,特別是對縣域銀行信貸的一種拾遺補缺,對緩解民營企業融資困難和發展、壯大一批有潛力、有市場、有效益的個體私營企業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應該說民間融資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的瓶頸問題,解決了農民生產生活需要,較好地填補了正規金融服務領域的不足。但隨著從緊貨幣政策的推進,當銀行信貸規模收緊的同時,急於找錢且受國家產能政策限製的中小企業轉向了民間融資,使民間融資規模迅速擴容,據我們對中衛民間借貸監測顯示,中衛市轄區一區兩縣的民間融資規模約占中衛市全部貸款的10%左右,受限製的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種養大戶和城鄉居民是民間融資的參與主體。當從緊的貨幣政策繼續執行給受限製的中小企業融資戴上了緊箍咒的時候,民間融資又為受限製的中小企業融資打開了一扇走出去的大門,民間融資這種“放水養魚”的做法削弱了貨幣政策的宏觀調控效果。如何在短期內加大對受限製的中小企業通過各類地下渠道融資進行監管、治理、規範,防止其削弱宏觀調控效果是當前貨幣當局亟待解決的課題。
四、普惠製金融支持弱勢產業、弱勢群體的國際經驗借鑒:以美國、日本、法國為例
(一)信貸優惠政策是金融支持農業發展的主要手段
美國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支持本國現代農業發展。美國在農業部下設農戶信貸管理局,為了鼓勵農民投資現代農業,推出了期限最長為40年的低息貸款,鼓勵農民改良農業基礎設施,發展現代農業。日本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和專業信貸機構共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日本農林漁業金融公庫99%的貸款用於農林牧漁業,貸款利率的工業貸款利率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主要用於改善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同時,日本政府還規定,農業協同組織(發放低息長期貸款的農業金融機構)用於符合政策條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低息信貸項目均由政府負責貼息。法國通過專業信貸機構向農民提供大量優惠貸款。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和地區農業互助信貸銀行是麵向農業的專業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利率大約是非農貸款利率的二分之一,銀行利差由國家財政補貼。
(二)農業保險政策是金融服務弱勢群體、弱勢產業的必要保障
美國主要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為現代農業提供保險服務。美國聯邦農作物保險公司隸屬於美國農業部,為果樹種植、水產養殖等農業產業化項目提供一切原保險和再保險,農民自願投保,政府給予部分保費補貼。日本通過農業共濟保險聯合會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製保險和自願保險。日本經營農業保險的機構是民間的、不以贏利為目的的農業共濟保險聯合會,日本政府對於該聯合會提供再保險,大藏省給予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和管理費補貼。立法規定對於國計民生意義重大的糧食作物、飼養牲畜實行法定保險;而對於園藝製作、果樹種植等項目實行自願保險。法國通過完善的農業再保險製度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保障。法國對於農戶參保完全采取自願原則,政府對農民所交保險費的50%-80%給予補貼。由於農業保險互助協會規模不大,隻能承擔較小的風險,因此法國成立了農業再保險公司,再保險機構可以將業務再分保給中央農業互助基金會。
五、做好欠發達地區普惠製與競爭性相協調的金融體係建設的政策建議就欠發達地區而言,從緊的貨幣政策必須體現出“有保有壓”的原則,對於相對弱勢的產業和弱勢群體的信貸支持不能減弱。這才是從緊貨幣政策的真正內涵。而要達到這一初衷,一方麵國家通過用公共經濟理論方法解決農村金融因承擔了額外的暗補而具有一定“準公共性”造成其弱勢金融的地位,如惠農政策、新農村建設、發行農村信用社專用票據等政策的先後出台就是最好的佐證;另一方麵,農業銀行和農發行改革必須麵向“三農”的定位、準許郵政儲蓄從事銀行信貸業務、進一步完善農村信用社改革和放寬小額貸款公司準入條件等措施,目的是構建具有普惠性和競爭性並存的金融體係,而該體係構建以完善的農村金融體係為依托,為農村地區提供完備的金融服務,彌合農村地區相對較低的金融資源占有差距,並建立通暢的貨幣信貸渠道,實現金融資源向農村地區的傾斜流動,以此發揮金融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作用。綜合上述理論與實踐,我們提出如下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