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金融創新與金融穩定(3)(3 / 3)

實際上,投資率偏高和消費率偏低都會給經濟發展帶來諸多消極後果。

投資率長期偏高,會加劇能源、原材料和運輸供求緊張矛盾,加大通脹壓力;容易產生過度投資,使投資增長失去最終需求的支撐和投資效率下降;會引起能源、原材料等上遊產品價格大幅上漲,使企業盈利空間減小,效益下降。

最終會使經濟增長付出十分高昂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尤其是過分依靠投資擴張型所產生的高消耗和低效率的粗放增長模式,不僅會帶來的不久後的資源約束,很有可能使經濟增長出現較長時間的衰退。

當抑製過度投資、降低投資率成為宏觀調控的一個重點時,對地處中國內陸欠發達地區的寧夏而言,一方麵也必須逐漸降低投資率,提高投資效率,改變當前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的局麵,積極尋求以擴大消費、製度改革和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麵,保持適度的投資規模和速度,仍然是促使寧夏經濟穩定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手段,其原因在於:寧夏的產業結構決定了寧夏的經濟增長屬於投資主導型,投資需求仍是主要力量,要保持經濟的較快增長,仍需要有一定的投資規模和速度。特別是近幾年來,寧夏經濟社會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的上升期,投資增長必須確保適度的規模和速度,否則將會產生極大影響。另外,如果投資規模過小或速度過低,投資吸納勞動力的能力以及居民資本性收入也將降低。因此,確保適度的投資規模和速度也是寧夏擴大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需要。

三、寧夏經濟周期與金融穩定密不可分

(一)金融穩定在寧夏經濟周期中的充分性

金融穩定是指一種狀態,即是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市場基礎設施運行良好,抵禦各種衝擊而不會降低儲蓄向投資轉化效率的一種狀態”譾訛。經濟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經濟的周期變動也會對金融穩定產生很大影響。在市場繁榮時,銀行信貸資金大量注入市場各個領域,在市場低迷時,銀行資金深陷其中,形成不良資產。

經濟周期對金融穩定的影響渠道表現在:其一,金融發展必須依托於實體經濟發展,市場規模擴張帶動金融業務規模的擴張,促進金融創新。其二,經濟發展影響金融穩定。在以投資為主導的寧夏經濟發展中,金融形式單一,其重擔幾乎全押在金融機構身上,經濟發展各個環節所需資金有相當部分來自銀行,市場風險較易轉化為銀行信貸風險,從而使經濟周期波動中的風險高度集中於銀行體係。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無論是投資、消費還是進出口貿易,都離不開金融信貸的支持,投資量大,勢必對經濟的周期性變動產生推波助瀾的影響。然而,金融業不可避免出現的信貸風險、政府擔保風險、存貸款期限錯配風險等,歸根到底都將首先體現為銀行風險,也將最為集中地體現為銀行風險。這突出地表明,寧夏新一輪的經濟周期與當前銀行穩健經營及至金融穩定息息相關。

為有效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努力解決銀行業的問題

1.建立健全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製度。金融風險發現早,處置快,損失程度就越低,影響就越小。作為中央銀行的人民銀行就必須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可操作的金融機構風險監測指標和預警體係,通過對金融機構貸款結構、貸款投向、十大戶貸款、單筆貸款、不良貸款、資本充足率、經營情況等指標的日常監測,分析、判斷區域金融風險狀況,發現風險苗頭,及時向有關金融機構進行風險提示,並向政府和上級行反映,果斷予以處置。同時,製定相應的金融風險處罰製度,將金融機構因各種非不可抗力導致區域金融穩定出現嚴重後果的,要追究責任,嚴肅處理,以確保金融法規、製度的嚴肅性,切實維護金融穩定。

2.積極推進金融改革,強化金融穩定的微觀基礎,提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深化金融企業改革,使金融機構盡快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和效益良好的現代化金融企業,這是維護金融穩定的根本基礎條件。要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製改革步伐,推進金融機構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紮實搞好農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轉換經營機製,提升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3.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係和溝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維護金融穩定提供信息支持。人民銀行要積極主動加強與銀行業監督部門、政府經濟綜合部門、金融機構、保險機構的聯係,搜集掌握社會的、經濟的、金融的、保險的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區域金融環境狀況,對區域金融穩定作出判斷,提出對策建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金融風險。

(二)規範地方政府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