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洛洛感悟散文更多的是對人與人之間各種關係的思考。這裏有真愛,有友誼,有嫉妒,有中傷,有流言,有誤解,有和好……對於人類錯綜複雜的關係,洛洛有著如小鹿一樣的敏感。她總是從細微小事中生發出微言大義。她可以在一座廢園裏看出愛情。一座有點荒涼,雜草蕪生的小園,裏麵有兩隻鵝。鵝那蹣跚的腳步,將洛洛帶到了愛的冥想中。愛原本是“無法掌控,亦無法捉摸的感情”(《廢園裏的愛情》)洛洛卻在小樹芽、咖啡裏感受到愛的悄悄生長。這裏洛洛是天真的,純潔的。但洛洛並不是一個蒼白的人,她對人與人的關係有著複雜的理解與詮釋,甚至在這些文章中是互相矛盾鬥爭的。《老北京布鞋》是寫人被傷害後情感錯綜顛倒的一篇好文章。朋友S在鞋店裏淘到了一雙向往已久的北京布鞋,忘情之下,服務員多收了十塊錢,S亦渾然不覺。當回到家,發現錢短少了十元的S氣憤得來叫街罵娘,先前的高興與欣喜一掃無餘。洛洛以近乎格言的筆調寫道:“越是在乎的東西,越是相處不容易。當你由迷戀轉為思念,再由思念轉為擁有,最後由擁有轉為失去的時候,你所有的快樂和幸福會立刻萎縮凋敗,直到真正消亡。”人就是在得失之間露出人的本性,這是多麼淋漓的揭示呀。
洛洛感悟散文與其它女性作者一樣,免不了受性別的影響,表現出青年女性的多愁善感。多愁善感原本是引發感思的好方式,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它如果隻是一味地哀傷,頹廢,或是有著不良癖好般的墮落,這不是健康的,也是不負責任的。在洛洛的散文中,她保持了一個良好的健康的抒情主體形象。每當洛洛在感思之後,她總是不會忘記告訴讀者從中應吸取的教訓與經驗。作為一個青年女性,有著這樣的強烈社會責任感,這是難能可貴。
當然,還得指出洛洛感悟散文有模式化的傾向。總是因一件事引發感慨,然後依事發議,結尾是一翻說教。這種程序的東西,應當避免,文章最忌的事就是千篇一律,我們應當寫出更多具有藝術特點的篇章。
在洛洛的感悟中還有很多東西,有她的痛,有她的傷,也還不是盡善盡美。紀伯倫寫過一個寓言。“一隻海蚌對它身旁的同伴說:‘我身子裏有一顆東西,很痛,它又重又圓。我真苦惱。’它的同伴高傲得意地說:‘我讚美大海,讚美天空。我身子裏沒有什麼痛苦。我裏裏外外完美無缺,安然無恙。’這時正好一隻螃蟹路過,它聽到了兩隻海蚌的對話,便對那隻裏裏外外完美無缺的說道:‘是的,你完美無缺,安然無恙,但你要知道,讓你同伴忍受痛苦的是一顆無與倫比的美麗珍珠。”
是的,洛洛為我們奉獻的就是這樣一顆美麗的珍珠。
2011.3
關於洛洛
今天去拜訪洛洛。聊了一個下午。累積了兩個星期的話語終於得到釋放。洛洛總是抱怨我的忽略。
突然想寫關於洛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