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誰帶了個頭,大家“轟地”一下追了上去,奪過他手裏的鐵鍁,輪流在前邊開道,一直把他們護送到了60裏外的山下,然後,父親借下一輛手推車,推著妻子和孩子,連夜往縣城趕去。
他們到達縣城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的中午了。這時,孩子身體冰涼,似乎連心跳也沒有了,縣醫院的大夫無比遺憾地告訴他們:“晚了,給孩子……找個好地方吧!”
父親沉默半晌,囁囁嚅嚅地對妻子說:“到這一步了……咱們……把孩子送走吧……”
神情木然的妻子仿佛受了電擊一般,猛地一抖:“不!我不丟!娃還活著,我要跟娃一起回家……”
無論怎樣勸,執拗的母親總是咬住這一句不放,父親隻好歎了口氣,又推起妻子和孩子,艱難地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雪依然在下,天地間混沌一片,似乎要將這對悲痛欲絕的夫妻徹底地淹沒。走著走著,坐在手推車上的母親索性解開自己的衣襟,將孩子緊緊地摟在懷裏,仿佛要用自己的體溫將冰涼的孩子暖熱。每過一會兒,她就叫魂般地拍懷裏的被卷,夢囈似地呼喚幾聲:“娃乖乖,媽帶你回家……”
父親機械地走著,洶湧的淚水從眼角流下,在臉上結成長長的冰淩。
“要麼,你哭出聲,讓心裏好受些?”父親說。
妻子搖搖頭,她哭不出聲來。
不知走了多長時間,走了多少路,天黑了又明了,雪小了又大了,忽然,手推車上的妻子一聲驚呼:“他爸,快看,娃動了,娃活了!”
父親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將妻子和孩子一起攬在懷裏。果然,孩子僵硬的小手慢慢地伸了出來,像要吃力地抓住什麼東西,接著,眼睛也睜了開來,靜靜地盯住母親的臉。
“媽!”孩子的嘴唇一動,輕輕地吐出一個石破天驚的聲音。
可憐的母親頭一歪,稀泥般地癱了下去,幸福地死在丈夫的懷裏。
直到現在,這個孩子仍然隻會叫一個字,那就是——“媽!”可這一個字的分量卻比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要重。
愛的方程式文/佚名
人生如音樂,要用聽覺、感情和本能譜成,不能隻憑規律。
(一)
1991年底,我去福建旅遊,在福州和廈門各住了幾天,遊覽了當地的名勝古跡,時至今日,已經不記得那些景點的名稱,但有一個故事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這個故事是刻在一塊大石碑上的。
很久以前,有一個獵人,在一座山上發現了一隻猴子,他開了槍。猴子顯然是受傷了,一瘸一拐地繼續跑。獵人很高興,估計這次要抓活的了。終於,猴子跑到了一個懸崖邊,隻好站住了,它麵向獵人,離它並不遠的獵人才發現,這不是一隻猴子,它的懷裏還有一隻小猴子,獵人更高興了。
這時,奇跡發生了,隻見老猴子把懷裏的小猴子放在地上,順手摘下一片較大的樹葉,把自己的乳汁擠出幾滴至樹葉,放到了小猴子的麵前。然後,它離開小猴子幾步,仍然麵向獵人,跪坐在地上,看著獵人。它是想以自己的生命,換取孩子的生存。
獵人舉起的槍,慢慢垂落下來,他打獵半生,還第一次見到如此場景。他從此不再打獵,直至窮困潦倒。
(二)
高雄一位產婦臨盆前不幸遇到火災,被救出火場送往醫院時已沒有呼吸心跳,全身燒黑,唯有雙手護住的肚皮完好,醫生施行死後剖腹生產,接生下的男嬰居然還活著。
原來這位37歲的產婦,好不容易經由人工受孕才懷有胎兒,懷到39周時,卻遭逢火災意外。當醫護人員從這名孕婦肚內拉出白胖的嬰兒時均為之動容。一名醫生說,在外國曾有危重產婦在彌留之際剖腹產,母子均存活的案例,而這位死後產婦腹中的胎兒仍能存活真是個奇跡。
(三)
一個年輕的母親因患白血病纏綿病榻多時,身心越來越疲憊。她知道留給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趁醫生、護士不注意的時候拚命地為女兒編織了一件毛衣。毛衣織完藏在枕頭下,人也從此進入半昏迷狀態,後來她隱約聽見護士的議論,知道自己不出三日將永遠地離開親人,心裏倒也十分鎮定。
第二天突聽到病房外有鼓樂聲,問床前守護的丈夫,丈夫隻得告訴她:再過兩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學生們在操練。年輕的母親咬咬牙說:“我要活過兒童節,我不能死在6月1日。不然,每到兒童節,女兒想起這天失去母親,她能高興嗎?”果然,這個年輕的母親在半昏迷狀態下與死神周旋,時不時微睜開眼睛問,什麼時候了?終於堅持到6月2日,她鬆了一口氣:“好了,我要同你們說再見了。”說完指指枕頭下,含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