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附錄鬱達夫年譜(2)(1 / 3)

八月二十三日,調解北新書局與魯迅的矛盾。二十八日,與魯迅應李小峰之請赴宴,並調解魯迅與林語堂在席間的爭執。

九月八日,再次調解北新書局與魯迅就版稅事所起的衝突。後應安徽大學之約,赴安慶任教。

十月,作《改版自序》。

十二月,與魯迅合編的《奔流》停刊。

本年,與王映霞所育長女靜子出生,不久即送人。

1930年(民國十九年)三十四歲

一月,刪去原序及錢杏邨《後序》的《達夫代表作》改由上海現代書局出版。

二月十三日,參加發起並與魯迅領銜簽名發表《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宣言》。

三月,經由魯迅提名,成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的發起人之一。因發起組織“自由大同盟”運動,被國民黨政府列入“墮落文人”名單,並加以通緝,遂離開上海避居富陽。《大眾文藝》被查禁。

四月一日,小說譯文集《小家之伍》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中旬,返回上海。

十一月六日,翻譯盧梭《一個孤獨漫步者的沉思》。致函左聯負責人,聲明自己是小資產階級的人,並請求除名。“左聯”在十六日的第四次全體大會上,通過了“肅清一切投機和反動分子——並當場表決開除鬱達夫”的決議。

十二月,按當局要求抽撤《題辭》後,《達夫全集》第六卷《薇蕨集》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1931年(民國二十年)三十五歲

一月,為營救柔石等被捕“左聯”作家四處奔走。

九月,就“九·一八”事變發表《軍閥的陰謀,消滅異己的政策》一文。

十二月,作散文《誌摩在回憶中》,並發表散文《懺餘獨白》。

是月,加入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大聯盟,並參加編輯機關雜誌。

本年,與王映霞所育次子鬱雲出生。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三十六歲

一月,因與王映霞糾紛不斷,經調解,將部分著作權版權及收益贈與王。

二月三日,因“一·二八”日軍侵占上海,盛傳魯迅被憲兵毆傷,下落不明,遂在《申報》臨時專刊上刊登尋人啟事。四日,前往內山書店分店,看望避難的魯迅。八日,與戈公振等組織並參加了中國著作家抗日會。

本月,與魯迅、茅盾等聯名發表《上海文藝界告世界書》,譴責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

三月,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脫稿,並作《後序》。

四月,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單行本由上海胡風書局出版。

十二月,開始在《申報·自由談》上發表文章。小說《她是一個弱女子》交由上海現代書局出版,不久即被當局查禁。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三十七歲

一月,加入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魯迅等發起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上海分會。

二月,小說散文合集《懺餘集》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

三月,《達夫自選集》由上海天馬書店出版,將稿費捐贈“左聯”作出版經費。

四月,在王映霞的主張與堅持下,全家移居杭州。

五月,發表散文《移家瑣記》,並為營救被捕的丁玲等人奔走。

八月,應“文學社”之約,赴滬調解魯迅與該社的糾紛。

同月,《達夫全集》第七卷《斷殘集》由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十二月,《她是一個弱女子》在當局命令下,經刪改並改名為《饒了她》,由上海現代書局出版。

41年,與王映霞所育三子鬱亮出生。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三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