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
十二月七日生於浙江省富陽縣城滿洲弄內鬱家。名文,字達夫,幼名蔭生,也作應生。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四歲
父親鬱企曾病逝。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六歲
春,入鬱家親友葛寶哉的私塾讀書。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七歲
春,入富陽縣城內的魁星閣私塾就讀。
1904年(光緒三十年)八歲
春,入縣城公立私塾“春江書院”就讀。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歲
春,入新式學校——富陽縣縣立高等小學學堂就讀。
1911年(宣統三年)十五歲
一月,從縣立高等小學學堂畢業。二月,考入杭州府中學,後因學費不足,隻好就讀嘉興府中學。九月,轉入杭州府中學,開始學做舊體,並向報紙匿名投搞。
1912年(民國元年)十六歲
九月,轉入美國長老會在杭州辦的之江大學預科班。不久因參加反抗校方無理壓迫學生的罷課風潮被開除。
1913年(民國二年)十七歲
轉入杭州外國宗教團體浸禮會開辦的蕙蘭中學學英語。三個月後退學。
九月下旬,跟隨長兄東渡日本。十一月,開始在東京神田正則學校預備班補習中學課程和日語。
1914年(民國三年)十八歲
夏,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特設預科班,獲得官費生資格,就讀於一部(文科)。
1915年(民國四年)十九歲
六月,在上海《神州日報》上用真名連續發表詩作。
從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畢業之後,被分至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三部(醫科)就讀。在校刊《校友會雜誌》上發表詩作,署名“春江釣徒”。
1916年(民國五年)二十歲
轉回一部(文科),專修法學部政治學科,重讀一年級。開始大量閱讀各國小說以及各種理論著述。
1917年(民國六年)二十一歲
六月,回國省親。
八月,奉母親之命與孫荃訂婚。
九月,離開富陽,經杭州、上海返回日本。
1918年(民國七年)二十二歲
五月,為抗議喪權辱國的“中日軍協約”響應以罷課和回國請願方式的舉措,但未介入團體行動。
十二月,完成自本年五月開始寫作的《自述詩》十八首。
1919年(民國八年)二十三歲
七月,自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一部丙類畢業,找算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讀書。
九月,回國參加全國外交官和第二屆高等文官考試。未被錄取。
十一月,離京返回日本。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就讀。曾擬與他人合辦文學雜誌《寂光》(又名《凝視》),後因經費這不足作罷。
1920年(民國九年)二十四歲
二月,與成仿吾、張資平及郭沫若、田漢等,醞釀組建文學社團並創辦新文學刊物。
七月,在家人的一再督促下啟程歸國,與孫荃結婚。
十一月,作詩數首,抒寫新婚期間的不快,另有《寄內》詩五首。
年底,寫作小說《銀灰色的死》和《還鄉記》。
1921年(民國十年)二十五歲
五月,作隨筆《夕陽樓日記》,對國內文化界的醜陋現象進行激烈抨擊。小說《沉淪》修改完畢。
七月,與郭沫若,成仿吾、田漢等在日本東京成立“創造社”。先後創辦《創造》(季刊)、《創造周報》、《創造日》、《創造月刊》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