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附錄:李叔同年表簡略附錄:李叔同年表簡略(2)(2 / 3)

春夏之交,往普陀山禮拜印光大師。共居7日,對印光大師之德範深為敬服。

秋夏之際,法師擬到九華山去朝拜地藏菩薩,為軍閥混戰所阻。到達寧波後,即被迫滯留下來,乃輾轉於上虞、紹興等地,探訪友人和門生。

11月,返回溫州。

1926年民國十五年丙寅四十七歲

4月,由溫至杭,住招賢寺,擬長住一段時日,精研《華嚴疏鈔》,並曾計劃用20年的時間,完成對這部巨著的修訂工作。

是年發明聽鍾念佛之法,著《勸人聽鍾念佛文》。

夏初,與弘傘法師赴江西廬山,參加金光明法會,居留數月。期間於10月底在青蓮寺所書《華嚴經十回向品初回向章》,係法師平生書法中最為精工之作。

11月下旬,返回杭州,於虎跑寺度歲。

1927年民國十六年丁卯四十八歲

正月,移錫杭州雲居山常寂光寺掩關,繼續精研《華嚴疏鈔》。

是年春,社會上有毀佛之議,佛教界一時陷於存亡之境。師為護法,提前出關,約見其中主張最為激烈者數人,善巧勸導,又致函蔡元培、經亨頤等主事之舊友,力陳整頓佛教的若幹意見,由此製止了這次佛門的大危機。

裘夢痕、豐子愷所編《中文歌曲五十曲》於這年春出版,收錄大師在俗時創作的歌曲10餘首。

入秋後,逢俗兄六十花甲之壽,師一度擬回津省親,假道至上海,終於強忍而止,未能成行。遂留在豐子愷家居住月餘,期間與豐子愷商定編繪《護生畫集》之事,並為他證授皈依。

年底,應劉質平等人的懇請,開始嚐試創作佛教歌曲。

1928年民國十七年戊辰四十九歲

是年在溫州慶福和江心寺中掩關。5月,一度入大羅山,誅茆宴坐。

秋,赴上海商議《護生畫集》的編輯事宜,就畫集的各個方麵提出指導性的建議。

冬,遇尤惜陰、謝國梁兩居士欲往暹羅(泰國),決定與之隨行。抵廈門後,因當地緇素懇留,遂留了下來,由此開始十餘年的閩南法緣。

年底,移錫南安小雪峰寺度歲。

1929年民國十八年己巳五十歲

正月,回到廈門,居閩南佛學院,為改進其教學提供了不少建議。

4月,返回溫州。途經福州,遊鼓山湧泉寺,發現一批清初的佛經刻本,其中清初鼓山湧泉寺方丈道霈禪師所編纂的《華嚴經疏論纂要》,更屬世所罕見,決定刊印流通,後印成25部,分贈國內各大叢林,以及日本著名的寺院和大學。

初夏,諸友在白馬湖畔為師修建的山房竣工,師取名為“晚晴山房”。

為賀法師五十之壽誕,夏丏尊將其在俗時所臨各種碑帖輯成《李息翁臨古法書》,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11月,開始第二次閩南之行。

年底,與太虛法師合作編寫《三寶歌》。

1930年民國十九年庚午五十一歲

3月,再返溫州慶福寺。旋赴白馬湖晚晴山房,開始書寫《華嚴集聯三百》,至5月底基本完成。這是法師書法形成個人獨特風格,走向成熟之境的重要標誌。

入秋後,師至慈溪金仙寺。《清涼歌集》與《華嚴集聯》皆在此脫稿。

10月中旬,天台靜權法師來寺宣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弘一法師至席聽講,時因念及父母生養之恩,當眾涕泣,同席無不為其至孝之情所感動。

在金仙寺開始第一次講律的嚐試,開講《五戒相經箋要》。

入冬後,歸居慶福寺。

1931年民國二十年辛未五十二歲

正月,染上嚴重的瘧疾。後由劉質平護送至上虞,在白馬湖晚晴山房和法界寺安養。

4月2日,師於法界寺中發下弘願,自此以後,放棄有部律,專心致力於南山律的研究與弘揚,這是他學律弘律生涯中的一個重大轉折。

夏,再臨慈溪金仙寺,並時到附近的五磊寺小住。

秋,擬與五磊寺寺主桂芳和尚創辦南山律學院,後因辦學意見分歧嚴重而受挫,精神上頗受打擊。

臘月,移居鎮海伏龍寺度歲,裝訂《南山律學叢書》。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壬申五十三歲

初春,師至金仙寺,開講律學,為時半月而中止,第二次弘律仍未告圓滿。其後各地數家寺院屢次邀請他能前往興辦律學院,師均以機緣未至而推辭。

11月,三下閩南,自此開始10年的閩南弘法生涯。

年底,在廈門萬壽岩編成《地藏菩薩聖德大觀》。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癸酉五十四歲

正月裏,弘一法師又隨緣在妙釋寺中做了一次關於佛教徒道德修養問題的講演,題為《改過實驗談》。當晚感一奇夢,自覺為閩南弘律的預兆。

2月15日,師於妙釋寺中組織10餘名學律弟子成立“南山律苑”,開始係統的律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