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在浙一師組織學生成立了一個金石篆刻研究會,名為“樂石社”,李叔同擔任社長。最初這隻是一個學生業餘活動組織,因李叔同遍邀諸友入社,又得西泠印社諸多名家時相提契,乃得規模漸備,實際上成為當時西泠印社之外杭州又一個著名的金石社團。
同年開始兼任南京高等師範的教職,在那裏他也倡導組建了一個與“樂石社”性質相近的文藝社團“寧社”,活動多與金石書畫相關。
歌曲創作漸至高峰期,創作了大量的優秀歌曲,最著名的有《送別》、《早秋》、《憶兒時》等。
1916年民國五年丙辰三十七歲
是年夏天,在一本日本雜誌上讀到一篇介紹斷食的文章,深感興趣。年底,利用寒假入杭州虎跑寺斷食18天,並記下詳細的《斷食日誌》。這次斷食使李叔同有了深刻的宗教體驗,有身心靈化的感覺,成為他此後開始學佛乃至剃度出家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契機和原因。
1917年民國六年丁巳三十八歲
自虎跑斷食以來,對佛教興趣日濃,漸漸開始茹素、閱經及供佛。其時與著名學者馬一浮交往甚密,最初學佛即受到馬一浮的指引。
在日本留學的學生劉質平經濟上遇到困難時,李叔同多方設法幫助,並決定從自己的月薪中拿出五分之一提供無償資助,鼓勵他堅持完成學業。為師之恩,令劉質平終生難忘。
1918年民國七年戊午三十九歲
正月裏,馬一浮介紹其友人彭遜之來虎跑小住,沒過幾天,彭遜之忽然在此出家,李叔同目睹其情景,大為感動,即於2月25日(農曆元宵節)這天正式皈依三寶,禮了悟老法師為皈依師,受法麼演音,號弘一,真正成為了一名佛門在家弟子,並開始為出家作準備。
6月下旬,李叔同提前舉行了圖畫與音樂課的期終考試。隨即便向浙一師辭職,並將自己的所有財物、作品及藏品一一分贈他人,準備到虎跑去正式入寺修行。
8月19日(農曆七月十三),李叔同在虎跑寺正式剃發出家。
10月中下旬,在靈隱寺受比丘戒。戒期讀馬一浮贈他的《寶華傳戒正範》、《靈峰毗尼事義集要》兩部律學書籍,為之悲喜交集,立誓學戒宏律,將失傳已久的佛教律學發揚光大。
受戒後,於11月中旬赴嘉興精嚴寺閱藏習律,接受範古農居士的建議,決定用書法來弘揚佛法。
年底,應馬一浮之召,回杭州參加海潮寺禪七。
1919年民國八年己未四十歲
上半年,在杭州玉泉寺、虎跑寺、靈隱寺等處研究佛學,極為精進。
初夏,弘一法師回虎跑結夏安居,期間從華德法師習唱梵唄,手錄《讚頌輯要》一冊。
是年冬,與程中和、吳建東兩居士於玉泉結期念佛,並曾同燃臂香,依天親《發菩提心論》發十大正願。春,仍居玉泉。時《印光法師文鈔》出版,弘一法師作題辭並序,深致讚歎。
師於玉泉寺讀到唐朝義淨三藏所譯的《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引起了對有部律的濃厚興趣,一度發心願專學有部律。
8月上旬,往新城貝山掩關。行時攜帶大量律學典籍,準備深入研習。至貝山後,因環境與條件的不適,無法久居,勉強住了一個多月後,於9月轉至衢州,精研律學。
1921年民國十年辛酉四十二歲
初春,重回杭州,以故舊酬酢太多,未能專心辦道,欲另尋蘭若,經友人介紹,於4月下旬啟程來到溫州,擬於慶福掩關兩年,以深入律藏,圓滿其業。期間完成數部重要的律學著作,包括法師律學方麵的代表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的初稿。
1922年民國十一年壬戌四十三歲
1月底,法師在俗時的發妻俞氏病故,師後來接到家書得知此事,本擬北上奔喪,以軍閥混戰,交通不便未能成行。
是年春,禮慶福寺主寂山長老為依止阿合梨。
是年夏,師於掩關中染上了嚴重的痢疾,恐世日無多,曾立下遺囑,歿後願以身施於水族。
1923年民國十二年癸亥四十四歲
春,在慶福寺如期閉關兩年後,啟關遊方。至滬後與尤惜陰居士合撰《普勸發心印造經像文》,今佛經流通,多有附刊此文者。
初夏,回到杭州,為西泠印社寫《阿彌陀經》,印社為建經塔,刻其文於經塔石幢之上。法師的書法因寫經的特殊要求而漸漸發生重大變化,與昔日在俗時的風格已有明顯不同。
10月,再次移錫衢州,主要居於蓮華寺,曆時7個月。
1924年民國十三年甲子四十五歲
春,在法師的鼎力支持和幫助下,衢州居士成立了佛學會。
5月底,因病離開衢州,回到溫州慶福寺靜養。
8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在多次檢校修改後,得以定稿,後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同年完成的重要論著還有《優婆塞五戒相經箋要》、《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自行鈔》及《學根本說一切有部律入門次第》等。
1925年民國十四年乙醜四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