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附錄:李叔同年表簡略附錄:李叔同年表簡略(2)(3 / 3)

5月26日,為諸學律弟子撰寫《學律發願文》。

6月初,率諸弟子移至開元寺尊勝院結夏安居,繼續開講律學。

10月,師在開元尊勝院中講律期間,偶於驅車泉州西郊,途經潘山之時,發現晚唐詩人韓偓的墓道,後為表旌其忠烈,特囑高文顯為他編寫一部傳記。

年底,“南山律苑”終因兵亂四起,時局動蕩而被迫解散,作為中國現代佛教史上第一個以弘揚律學為宗旨的僧團組織,其律學講座主辦了近一年的時間,弘一法師圓滿地完成了他事先的教學計劃,係統地將“南山三大部”講授完畢,並編著多種律學著作。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甲戌五十五歲

2月,應閩南佛學院之請,師前往講學並為協助整頓學風,以學院學風積弊已久,短期內難以扭轉,轉而另為籌建“佛教養正院”。

講學之餘,師繼續圈點校對南山律籍的工作,並用“晚晴山房”護法會諸友的施資從日本購置了大量的古籍,此後的3年時間裏,陸續購請佛典古籍萬餘卷之多,其中多為明末清初時的刊本,極為珍貴。

9月,偶然發現了明朝律宗大德見月讀體的《一夢漫言》,讀後深為感動,為作年譜。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五十六歲

春夏之交,赴惠安淨峰寺,講律弘法,為時半年,期間完成多部律典的點校。10月下旬回泉州。

11月,於泉州承天寺傳戒法會上,開講《律學要略》。

12月中旬,再赴惠安弘法,不幸染上重疾,遂轉至晉江草庵靜養。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丙子五十七歲

正月,由弟子護送回廈門治療,扶病為養正院學僧作《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的講演,師此次重病,經數月方得痊愈。

5月,移居鼓浪嶼日光岩,擬將從日本請購來的佛典中編輯一套《佛學叢刊》,分輯出版,後因故隻完成第1輯。

是年,《清涼歌集》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丁醜五十八歲

年初於南普陀寺講律。

3月底,在佛教養正院中做題為“南閩十年之夢影”的演講。

5月初,為廈門市第一屆運動會製作會歌,是為弘一法師生平最後一次作曲。

5月中旬,應俠虛法師之請,北上青島湛山寺講律,為時半年。

期間日寇發動全麵侵華戰爭,8月18日,師於出家20年之紀念日,手書“殉教”橫幅以明心誌。

10月下旬,經上海回到廈門。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戊寅五十九歲

年初,在晉江草庵寺、泉州承天寺中二次開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聽眾甚多。3月1日,又在泉州清塵堂開講“華嚴人義”,並特為叮囑聽法緇素,共誦《行願品》十萬遍,以此功德,回向國士眾生,倡佑國運,消彌業災。

5月,赴漳州弘法近半年,行化於南山寺、瑞竹岩等地。

10月,回泉州,途經安海,在此弘法近一個月。

12月初,回到泉州。年底,於泉州清塵堂開講藥師如來法門。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己卯六十歲

1月初,為慶祝佛教養正院即將成立5周年,至廈門,為養正院諸學僧作題為《最後之懺悔》的講演。

4月,應請至永春弘法,入蓬山普濟寺靜修,在此地共居572天,為師10餘年閩南行化生涯中居住最久之地。

9月,曾與開元寺主轉塵法師一起至泉州清源山引廣欽和尚出定。

是年為法師六十初度,各方友人多有紀念性活動。

1939年11月1日,開始晚年的最後一次正式閉關。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六十一歲

閉關永春蓬山,專事著述,編著律學著作多種。代表作有《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

11月上旬,圓滿結束為期一年的閉關,應請赴南安靈應寺弘法近半年,其間曾至水雲洞住過一段時間,並在那裏度歲。

1941年民國三十年辛巳六十二歲

5月,赴晉江福林寺結夏安居並講學。

入冬後,一度欲赴菲律賓弘法,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未能成行。

在廈門鼓浪嶼暫住了一段時間後,入泉州百原寺小住,後移居開元寺。歲末返福林寺度歲。

是年寄書各地師友,暗示行將告別。

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壬午六十三歲

3月,赴靈瑞山講經月餘。其後回泉州,5月,從百原寺移居於溫陵養老院中安養。

9月1日,借養老院中朱子過化亭為戒壇,教演出家剃度儀式。9月24日,於開元寺尊勝院中為眾作最後一次講經。

10月2日,示疾,其後幾日病勢日益沉重,7日,立遺囑。10日下午,手書“悲欣交集”,此為大師臨終絕筆。

10月13日晚八時左右,圓寂於溫陵養老院晚晴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