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自己也是一個窮人,她的生活樸實無華,但同時她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她擁有愛、給予愛、收獲愛。特蕾莎修女清醒地認識到,居高臨下的給予,接受者會有被施舍的屈辱感覺,這對一個人的尊嚴是極有害的,他可能導出苦澀的敵意,而不是和諧與和平。她曾動情地說:“我們做的不過是汪洋中的一滴水。”特蕾莎修女說這些話的時候,就好像母親給孩子講故事,沒有花招,沒有賣弄,有的隻是一顆直白坦率的心靈。她微笑著說,讓我們記住這一點:沒有人不需要關愛,我們要總是以微笑相見,尤其是在微笑起來很困難的時候,更需要微笑。
特蕾莎修女在她獲諾貝爾和平獎後的演講裏這樣說道:“一天晚上,我們外出,從街上帶回了兩個人,其中一個生命岌岌可危。於是我告訴修女們說:‘你們照料其他三個,這個瀕危的人就由我來照顧了。’就這樣,我為她做了我所能做的一切。我將她放在床上,看到她的臉上綻露出如此美麗的微笑。她握著我的手說,隻說了句‘謝謝您’就死了。我情不自禁地在她麵前審視起自己的良知來。我問我自己,如果我是她的話,會說些什麼呢?答案很簡單,我會盡量引起旁人對我的關注,我會說我饑餓難忍,奄奄一息,冷得發抖,痛苦不堪,諸如此類的話。但是她給我的卻是更多——她給了我她的感激之情。她死時臉上卻帶著微笑。我們從排水道帶回來的那個男子也是如此。當時,他幾乎全身都快被蟲子吃掉了,我們把他帶回了家。‘在街上,我一直像個動物一樣地活著,但我將像個天使一樣地死去,有人愛,有人關心。’真是太好了,我看到了他的偉大之處,不責怪任何人,不詛咒任何人,無欲無求。像天使一樣——這便是我們的人民偉大之所在。因此我們相信耶穌所說的話——我饑腸轆轆,我衣不蔽體,我無家可歸,我不為人所要,不為人所愛,也不為人所關心,然而,你卻為我做了這一切。”
我想,我們算不上是真正的社會工作者。在人們的眼中,或許我們是在做社會工作,但實際上,我們真的隻是世界中心的修行者。因為,一天24小時,我們都在觸摸基督的聖體……我想,在我們的大家庭裏,我們不需要槍支和炮彈來破壞和平,或帶來和平,我們隻需要團結起來,彼此相愛,將和平、歡樂以及沒有一個家庭成員的精神都帶回世界。這樣,我們就能戰勝實際上現存的一切邪惡。
我準備用我所獲得的諾貝爾和平獎資金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建立自己的家園。因為我相信,愛源自家庭,如果我們能為窮人建立家園,我想愛便會傳播得更廣。而且,我們將通過這種寬容博大的愛而帶來和平,成為窮人的福音。首先為我們自己家裏的窮人,其次為我們國家,為全世界的窮人。為了做到這一點,姐妹們,我們的生活就必須與禱告緊密相連,必須同基督結為一體才能互相體諒,共同分享。因為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如此多的苦難存在……當我從街上帶回一個饑腸轆轆的人時,給他一盤飯,一片麵包,我就能使他心滿意足了,我就能驅除他的饑餓。但是,如果一個人露宿街頭,感到不為人所要,不為人所愛,惶恐不安,被社會拋棄——這們的貧困讓人心痛,如此無法忍受。因此,讓我們總是微笑地麵對每個人,因為微笑就是愛的開端,一旦我們開始彼此相愛,我們就會自然地想著為對方做點什麼了。
古今偉大人物的生平大半都能證明真正敢作敢為的人往往是富於同類情感的。菩薩心腸與英雄氣骨常有連帶關係。而李叔同和特蕾莎修女隻是其中一個典型、一個代表而已。世間勇於作濟世企圖的人,都有一片極深摯的悲憫心腸在驅遣他們,時時提起他們的勇氣,令他們無畏無懼、勇往無前,從而把人性中最美的一麵撒向人間,他們是正義和善良的化身,他們是人類精神世界永遠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
悲欣交集看生死悲欣交集。
——李叔同《遺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