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2)(1 / 2)

愛因斯坦說:“在天才和勤奮之間,我毫不遲疑地選擇勤奮,它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沒錯,一勤天下無難事,所有有作為的人都會告訴你,是勤奮成就了他們偉大的一生,希望李叔同挑燈夜讀的身影能時時留在我們的心中,讓“勤勉”這種美德伴我們一生。不急不躁,認真對待每一件事用工夫如穿針引線,急不得,粗不得,要仔細專注耐煩才行。

——李叔同《修行語錄》

李叔同是一個萬事皆認真的人。豐子愷在《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一文中引述夏丏尊對弘一的評價是“做一樣,像一樣”。豐子愷進而解釋說:“李先生的確做一樣像一樣: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李先生何以能夠做一樣像一樣呢?就是因為他做一切事都‘認真地,嚴肅地,獻身地’做的緣故。”

就象恩格斯所說:“誰肯認真地工作,誰就能做出許多成績,就能超群出眾。”事實也確實如此,一個在生活和工作中辦事認真的人,往往能夠贏得比別人更多的機會。

1985年,卡菲裏在西雅圖維尤裏奇學校當圖書館員時,一天,一個四年級老師來找到他說,她有個學生總是最先完成功課,他需要幹點別的對他有挑戰性的工作。“他可以來圖書館幫幫忙嗎?”她問。

“帶他來吧。”卡菲裏說。

不一會兒,一個穿牛仔褲和圓領衫,長著沙色頭發的清瘦男孩進來了。

卡菲裏向他講了杜威十進製分類藏書法。他很快明白了。然後,卡菲裏讓他看了一堆卡片,上麵的書目都是逾期很久未歸還的。但現在卡菲裏懷疑這些書其實已還,隻是夾錯了卡片和放錯了地方,需要查找核實一下。

“這是否有點像偵探工作?”他問。

卡菲裏說:“是的。”

他便勁頭十足,像個真正偵探似的幹開了。

到他的老師進來宣布“休息時間已到”時,他已發現了3本夾錯卡片的書。他還想繼續把活幹完為止,但老師說他得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她最後說服了他。

第二天早晨,他很早便來了。“我想今天把夾錯卡片的書全找出來。”他說。到下午下班前,他問卡菲裏,他是否已夠格當個真正的圖書館員,卡菲裏說這毫無疑問。他實在勤奮得可以。

幾星期後的一天,卡菲裏在辦公桌上發現了張請柬,是那個整理圖書的學生請他去家裏吃晚飯。

在那愉快的晚宴結束前,那位學生的媽媽宣布,他們全家將搬到附近一個地區。她還說,她兒子最舍不得的就是維尤裏奇圖書館。

“今後誰來找遺失的書呢?”他問。

到他搬家時,卡菲裏很不情願地同他分了手。這男孩乍一看似乎很尋常,但他做事的那種認真專注卻使他顯得與眾不同。卡菲裏萬沒料到的是,那個男孩日後會成為信息時代的奇才,他就是因創辦微型公司而改變全世界的比爾·蓋茨。

滴水藏海,小中見大。對每一件小事的態度往往可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命運。天才的頭腦隻是比爾·蓋茨成功的一方麵因素,絕對不是全部,如果沒有那種認真負責的精神,他的商業帝國不可能對如今的世界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

最後,關於“認真”這個話題,我們想起了豐子愷的一段回憶,正是發生在李叔同身上的點滴趣事:

律宗是講究戒律的,一舉一動,都有規律,嚴肅認真之極。這是佛門中最難修的一宗。數百年來,傳統斷絕,直到弘一法師方才複興,所以佛門中稱他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他的生活非常認真。舉一例說:有一次我寄一卷宣紙去,請弘一法師寫佛號。宣紙多了些,他就來信問我,餘多的宣紙如何處置?又有一次,我寄回件郵票去,多了幾分。他把多的幾分寄還我。以後我寄紙或郵票,就預先聲明:餘多的送與法師。有一次他到我家。我請他藤椅子裏坐。他把藤椅子輕輕搖動,然後慢慢地坐下去。起先我不敢問。後來看他每次都如此,我就啟問。法師回答我說:“這椅子裏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突然坐下去,要把它們壓死,所以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讀者聽到這話,也許要笑。但這正是做人極度認真的體現。

學習無止境,藝多不壓身

諸君到此何為?豈徒學問文章,擅一藝微長,便算讀書種子?

——李叔同《格言別錄》

在眼下這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時代,競爭日益激烈的生存環境,要求我們隻有不斷地充實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而不至於被拋棄,而要做到這一點,別無二法,隻有學習,不斷的學習。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常常強調幹勁及學習的重要性。但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並非每一位都幹勁十足、勤奮好學的。例如,宰予雖有一副絕好的口才,卻怠於學習。對於宰予,孔子常會搖頭歎道:“朽木不可雕也。”但再怎麼責罵這種人也難改其性,最終被社會淘汰的肯定是這種不可救藥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