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身:中農,飯鋪掌櫃之女。
2.籍貫:山東省某縣。
3.年齡:30歲。
4.性格:多血質,外傾型。
5.外貌:放蕩之像,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環,鬢邊插著些野花。
6.生門:善於心計,陽奉陰違。
7.死穴:傲慢輕敵,心存歹毒。
8.職業:十字坡包子鋪女老板。
9.兵器:無,祖傳好拳腳。
10.歸宿:梁山遊擊隊。
11.為人忠告:小心沒大錯,凡事留餘地。
12.為人提示:千萬不要輕敵。
13.個人名言:“客官,歇腳了去。本家有好酒、好肉。要點心時,好大饅頭!”“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幾碗了,去後麵樹下乘涼。要歇,便在我家安歇不妨。”“著了!由你奸似鬼,吃了老娘的洗腳水。”
提到開黑店、賣人肉包子,我們很容易想到“母夜叉”孫二娘,這次我們就來講講武都頭智鬥母夜叉這場好戲。
且說武鬆自從三月初殺了人,坐了兩個月監房,如今來到孟州道上的十字坡。
武鬆道:“這裏地名叫做甚麼去處?”樵夫道:“這嶺是孟州道。嶺前麵大樹林邊,便是有名的十字坡。”武鬆問了,自和兩個公人一直奔到十字坡邊看時,為頭一株大樹,四五個人抱不交,上麵都是枯藤纏著。看看抹過大樹邊,早望見一個酒店。(《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十字坡位於蘇魯交界的某縣東南部的馬陵山,坐北向南,坡上亂石叢生,坡前澗深潭幽,至今山坡的一塊巨大岩體上還能看到四個茶亭柱腳的坑痕,這就是傳說中孫二娘賣茶的涼亭,亭腳下有孫二娘取水煮飯的牛眼泉。
門前窗檻邊坐著一個婦人,露出綠紗衫兒來。頭上黃烘烘的插著一頭釵鈈,鬢邊插著些野花。見武鬆同兩個公人來到門前,那婦人便走起身來迎接。下麵係一條鮮紅生絹裙,搽一臉胭脂鉛粉,敞開胸脯,露出桃紅紗主腰,上麵一色金鈕。見那婦人如何?
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轆軸般蠢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發。紅裙內斑斕裹肚,黃發邊皎潔金釵。釧鐲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這婦人就是十字坡黑店女主人孫二娘,濃妝豔抹、花枝招展,專以女色勾引客人上門。見武鬆他們走來,說道:“客官,歇腳了去。本家有好酒好肉。要點心時,好大饅頭。”
而武鬆具有革命警惕性,看出了問題。
武鬆五計鬥二娘
武鬆第一計:敲山震虎。
武鬆本想製止母夜叉的投毒行為,他提到幾句江湖傳言:“大樹十字坡,客人誰敢那裏過?肥的切做饅頭餡,瘦的卻把去填河!”而孫二娘卻矢口否認,硬說這是武鬆自己編出來的。武都頭豈能口說無憑,為了進一步警示孫二娘,武鬆找出“饅頭餡內有幾根毛,一像人小便處的毛一般”。
武鬆取一個拍開看了,叫道:“酒家,這饅頭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那婦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蕩蕩乾坤,那裏有人肉的饅頭,狗肉的滋味?自來我家饅頭,積祖是黃牛的。”(《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武鬆第二計:打探虛實。
武鬆為了進一步摸清敵我雙方的情況,又向孫二娘打聽她丈夫的情況。沒想到孫二娘借機使出了勾魂美人計。她先告訴武鬆她丈夫出外坐客沒回來,爾後又勸武鬆再吃幾碗酒,“在我家安歇不妨”。而孫二娘這時心裏麵早就尋思:“想戲弄老娘,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武鬆又問道:“娘子,你家丈夫卻怎地不見?”那婦人道:“我的丈夫出外做客未回。”武鬆道:“恁地時,你獨自一個須冷落。”那婦人笑著尋思道:“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不是我來尋你。我且先對付那廝!”這婦人便道:“客官,休要取笑。再吃幾碗了,去後麵樹下乘涼。要歇,便在我家安歇不妨。”(《水滸傳》第二十七回)
武鬆第三計:欲擒故縱。
武都頭這時也是心知肚明,知道這酒裏肯定有問題。假裝說這酒不夠勁,要孫二娘拿些渾酒。孫二娘心中暗喜,以為他上了圈套,馬上又拿出一些渾色酒來。武鬆看了又要求把酒熱吃。孫二娘越發高興,她知道這酒一熱,裏麵的毒性發作得更快。孫二娘以為這條“大魚”在慢慢咬鉤,哪料到這時武鬆在欲擒故縱,在給她放長線。
武鬆聽了這話,自家肚裏尋思道:“這婦人不懷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武鬆又道:“大娘子,你家這酒好生淡薄,別有甚好的,請我們吃幾碗。”那婦人道:“有些十分香美的好酒,隻是渾些。”武鬆道:“最好,越渾越好吃。”那婦人心裏暗喜,便去裏麵托出一旋渾色酒來。武鬆看了道:“這個正是好生酒,隻宜熱吃最好。”那婦人道:“還是這位客官省得。我燙來你嚐看。”婦人自忖道:“這個賊配軍正是該死。倒要熱吃,這藥卻是發作得快。那廝當是我手裏行貨!”燙得熱了,把將過來篩做三碗,便道:“客官,試嚐這酒。”兩個公人那裏忍得饑渴,隻顧拿起來吃了。(《水滸傳》第二十七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