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依附:高俅發家史高俅個人檔案(1 / 2)

1.出身: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

2.籍貫:東京,開封府,汴梁。

3.性格:傲慢無理,目中無人,小肚雞腸,陷害忠良。

4.外貌:挺胸抬頭,傲氣衝天。

5.生門:踢球。“氣球一似鰾膠粘在身上。”

6.死穴: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隻在東京城裏城外幫閑。

7.職業:殿帥府太尉職事。

8.武藝:自小不成家業,隻好刺槍使棒,最是得好腳氣球。

9.為人忠告:歪門邪道,不可效仿。

10.個人名言:“小的叫做高俅,胡亂踢得幾腳。”“小的是何等樣人,敢與恩王下腳!”

我們前麵講林衝時,曾經提到過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太尉高俅。奪林衝妻子的高衙內就是他的幹兒子,為了讓幹兒子得到心上人,他不惜犧牲林衝這個將才,設計陷害了林衝。

高俅之所以能為所欲為,皆因他深受宋徽宗的寵愛。他能坐到太尉的職位,並不是因為他有才學,而是因為他踢得一腳好球。

高俅其人

高俅其實是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有音樂細胞,還有體育天分。最厲害的是踢足球,人稱大宋朝的貝利。

且說東京開封府汴梁宣武軍,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成家業,隻好刺槍使棒,最是踢得好腳氣,京師人口順,不叫高二,卻都叫他做高。後來發跡,便將氣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隻在東京城裏城外幫閑。(《水滸傳》第二回)

但是高俅並不是個省油的燈,其實他是個浮浪破落戶子弟,所以從小就參加了青少年犯罪團夥。因觸犯刑法,受到嚴打,被逐出東京。

因幫了一個生鐵王員外兒子使錢,每日三瓦兩舍,風花雪月,被他父親開封府裏告了一紙文狀。府尹把高俅斷了四十脊杖,迭配出界發放。東京城裏人民,不許容他在家宿食。高俅無計奈何,隻得來淮西臨淮州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閑漢柳大郎,名喚柳世權。他平生專好惜客養閑人,招納四方幹隔澇漢子。高俅投托得柳大郎家,一住三年。(《水滸傳》第二回)

得駙馬收留

高俅一直在柳世權家住了三年,直到宋哲宗天子“感得風調雨順,放寬恩大赦天下”,高俅的罪行也得到寬赦。這時,過夠了流浪生活的高俅想回東京了。於是,柳世權給自己在東京城裏開藥鋪的親威董將士寫了一封信,讓他接納高俅。

董將士是東京人,他了解高俅以往的事,並不願意收留高俅。

董將士一見高俅,看了柳世權來書,自肚裏尋思道:“這高俅,我家如何安著得他!若是個誌誠老實的人,可以容他在家出入,也教孩兒們學些好。他卻是個幫閑的破落戶,沒信行的人,亦且當初有過犯來,被開封府斷配出境的人。倘或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兒們不學好了。待不收留他,又撇不過柳大郎麵皮。”(《水滸傳》第二回)

董將士雖不想收留高俅,但礙於麵子,還是留高俅住了數十日。最終,他為高俅想了條別的出路:“小人家下螢火之光,照人不亮,恐後誤了足下。我轉薦足下與小蘇學士處,久後也得個出身。足下意內如何?”高俅聽他這麼說,當然願意,拿著董將士的信,徑自去了學士府。

小蘇學士看了董將士的信,知道高俅的出身後,也不願意收留他。

門吏轉報小蘇學士,出來見了高俅,看罷來書,知道高俅原是幫閑浮浪的人,心下想道:“我這裏如何安著得他!不如做個人情,薦他去駙馬王晉卿府裏,做個親隨。人都喚他做’小王都太尉’,便喜歡這樣的人。”(《水滸傳》第二回)

小蘇學士隻留高俅住了一天,就讓人帶高俅去了小王都太尉處。小蘇學士所說的小王都太尉“乃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駙馬”,他最喜歡風流人物,一見高俅便欣喜地留他在府中做了親隨。高俅也算有了立足之地,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時來運轉

命運之神降臨了,高俅獲得了去端王府送禮品的機會,他牢牢地把握住這次機會,在端王麵前“大顯身腳”,為他之後的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端王何許人也?

這端王乃是神宗天子第十一子,哲宗皇帝禦弟,見掌東駕,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閑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便兼琴棋書畫,儒釋道教,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水滸傳》第二回)

高俅與端王相識緣於小王都太尉慶生辰。小王都太尉安排酒宴,專請端王。端王在小王都太尉的書房歇息時,看到了一對羊脂玉碾成的鎮紙獅子,甚是喜歡。小王都太尉便做了個順水人情,將這對玉獅子送給了端王,並承諾再送端王一個與之配套的玉龍筆架,明日給端王一並送到宮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