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進門的時候,辦公室裏的電視正播放廣告。做廣告的是位名人。她說,孩子厭食、不吃飯是“缺鋅”。朋友馬上接茬在後邊加了一個字:“眼兒”。還解釋說,連起來就成了“缺(鋅)心眼兒”。
我跟他開玩笑說:“孩子厭食、不吃飯跟缺心眼兒關係不會太大,真正的原因很可能就像那個廣告裏說的,確實是缺鋅”。
這一下卻打開了朋友的話匣子。下麵就是他的長篇大論,不加修改,不加粉飾,原汁原味:
小朋友缺鋅吃飯不香是可能的,我說的不是小朋友,而是大朋友。大朋友缺心眼兒的事在社會上恐怕比比皆是,屢見不鮮。不是嗎?鄙人不才,沒學過醫學、哲學、心理學,也沒學過詭辯理論,但細想來,缺心眼兒可能不是器質上的毛病,比如心髒裏真的少幾個窟窿眼兒什麼的,我覺得,很可能有別的什麼原因。
前幾天我聽說這麼一件事,有個挺要好的朋友這幾年掙了些錢,都小心翼翼地存在銀行裏。有一天,他忽然問起存錢的事來,老婆支支吾吾好像出了什麼問題,再三追問,方說出實情。原來,前些日子,她在街上遇見一位高人,剛一碰麵人家就看出她家有災,還說不破財難以消災。開始她並不相信,經高人不厭其煩苦口婆心地一番忽悠,便乖乖地回家取錢。一連幾天她瞞著丈夫分次分批取出二三十萬給了那位高人。那高人得了錢立馬遁地而去,眨眼消失得無影無蹤。
那個朋友聽妻子如此一說,一下子暈倒在地,醒來隻說出幾個字:“缺心眼兒!”
前不久,有一件許多人都傾心關注的事,不知道什麼緣故,忽然格外紅火起來,青雲直上,熱火朝天。眼看發展到了極限,馬上就要掉頭向下的時候,有人突然站出來說話,弄得此事應聲而下,一瀉千裏。挨罵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其實按照一般規律,物極必反,過不了幾天,三天五天,七天八天,它自然就會下來的,何必在此時說話呢?讓它按照它自己規律發展變化不好嗎?是誰出的主意呢?我估計出主意的那些人不見得是缺心眼兒的人,而且很可能挺聰明還是個博士碩士什麼的,但就這件事而言,確實辦得有點缺心眼兒了。
有時候,血壓一時增高頭腦發暈,也能做出缺心眼兒的事來。前兩天一個電視節目裏報道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大會閉幕以後,代表回到地方的時候,格外受到隆重歡迎。一群群婦女兒童、工人農民列隊站在馬路兩旁,手持鮮花高呼口號熱烈歡迎,場麵隆重而火爆,迎接過程當晚在當地電視台播放。報道稱,“隊伍綿延2、3公裏”。熒屏顯示,沿路都是鮮花、鑼鼓、舞獅、鞭炮和數不清的圍觀群眾,約有數千人。一位參與迎接的人士對記者說,“李書記不停跟群眾握手”。大街上懸掛著“李書記您辛苦了”的大幅標語。節目主持人說,大會閉幕了,大會代表回來了;我們的書記是大會代表,我們的書記回來了。大會勝利閉幕確實應該慶祝,會議的精神確實應該認真貫徹落實,但那是實實在在的工作,需要紮紮實實地去做。書記回來有必要組織那麼大的場麵熱烈歡迎嗎?這麼做符合大會精神嗎?
朋友喘口氣,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接著說。
這不禁使我想起文革中聽說的一件事:那時候毛主席接見紅衛兵經常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群眾招手。有一個地方的頭目也就在自己的地盤建了一座小天安門,也經常站在小天安門上向群眾招手。還說,毛主席是全國人民的紅太陽,我是咱們這裏的小太陽。不過,這個小太陽很快就隕落,而且從此再也沒有升起來。
文革結束、改革開放都這麼多年了,這樣的事還會發生嗎?有時候,我不相信書記歸來女人鋪上紅地毯熱烈歡迎這件事是真的,特別不相信在民主政治逐步推進的今天,有人竟然還會做出這麼缺心眼兒的事來。不過,此事它真的發生了。但我想,很可能是有人一時血壓增高,頭腦有點發暈的結果。然而,偶爾一次發暈還沒什麼,經常發暈就有了麻煩,說不定誰倒黴呢。好心奉勸那些人還是經常吃點藥,保持血壓持續平穩為好。
朋友能說善辯,我隻有洗耳恭聽。他說的許多事我都不知道,也不問,也不想問,隨便他怎麼說,反正是他說我聽,隻有我倆。不過,他說的也不完全都是廢話,像他說的,如果身體真有毛病,平時“經常吃點藥,保持血壓持續平穩”的話,我覺得倒是有些道理。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