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俄羅斯人民中蘊藏著巨大的反法西斯的力量。我接觸的許多普通的俄羅斯民眾熱情好客,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友人抱有友好的感情。我相信,正義終將戰勝邪惡。但是,如果未能鏟除滋生光頭黨的土壤,那麼盤旋在俄羅斯上空的法西斯的幽靈勢必也難以徹底驅除。因此,對於俄羅斯來說,要杜絕光頭黨現象至少在近階段並非易事。
滿目都是古典美
——聖彼得堡印象
高嶺
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如果在聖彼得堡住上兩天,你會覺得自己知道了很多東西,如果住上兩個星期,你會覺得自己知道的並不多,若是住上兩年,你會發現,原來你什麼也不知道。聖彼得堡曾幾度易名,先是彼得格勒,之後列寧格勒,接著再回到聖彼得堡。在古老、繁華的涅瓦大街上,幾乎看不見頂天立地的廣告牌,坐在街邊的咖啡廳裏看繁華的商店,商店大門的裝飾多小巧低調,店門大多數都很小,沒有明顯的標誌,櫥窗的陳列也算不上搶眼,就像聖彼得堡人的表情,沒有現代人的張揚、誇張、放肆、喧嘩,那種從古典俄羅斯時代延續下來的氣息,仍然牢牢地粘在每一張瘦削的長臉上。在他們眼裏,過去時代遺留下來的藝術,包括建築、雕塑、文學、美術等,最值得他們驕傲。他們崇敬他們的文化英雄,如普希金、托爾斯泰、布爾加科夫、梅列日科夫斯基等人,他們習慣把這些偉人臉上深邃又冷峻的表情移植到自個兒身上,久而久之,成了其區別於其他城市人的重要標識。
這座城市維持著與現代社會不一致的風情。頭戴禮帽、身穿長衫的聖彼得堡人,悠悠然地漫步在古色古香的大街上,滿身的裝束顯示了經典、雅致,同時又彌漫著昨日的老氣豐韻。整個城市全是二三百年前的建築,滿眼盡是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的風格,既講究對稱,又破壞平衡,既追求宏偉氣勢,又注重雕塑細節,特別是那些隨處可見的、鑲嵌在每幢建築上的細節,成了一種特殊語言,訴說著這座城市浪漫又典雅的過去。聖彼得堡的建築大都顯得很陳舊,牆體斑駁黝黑,電力不足,裝飾燈也不夠明亮,卻更加加深了它的沉鬱的氛圍,古樸而親切,時常還能看見鴿子在街上悠閑的覓食。在市中心見不到一幢現代建築,顯然這不是一樁容易的事,她的每一條街道、每一棟建築,無不帶著俄羅斯特有的氣質和歐洲古典文化的溫馨,有人說僅僅憑借這一點,聖彼得堡足夠稱雄於世界古典城市之林。
聖彼得堡的古跡很多,冬宮博物館與法國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世界四大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博物館原為皇家邸宅,包括埃爾米塔日、劇院和冬宮三部分,凱瑟琳大帝把收藏品放在她非官方接待專用的宮殿裏。冬宮有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270萬件藝術品,其中西歐藝術館、東方藝術館規模最大,據說在每件展品前停留1分鍾,每天按8小時計算,需要11年。冬宮收藏的名畫最引以為驕傲的是達·芬奇的油畫《戴花的聖母》、《聖母麗達》,最古老的文字收藏要算是中國的甲骨文,共有200多件;國立俄羅斯博物館收藏著世界上最豐富的俄羅斯造型藝術品,從古代的聖像到現代先鋒派作品,超過40萬件;大理石宮殿運用了30多種色調的大理石建造,收藏有《外國美術筆下的13世紀—14世紀的俄羅斯》等精品;而伊薩基耶夫大教堂等也令人歎為觀止。有口福的話,還可以到設在19世紀建築中的鐵廠宮廷餐廳,或是當年名流聚會的首相餐廳品嚐美味。
在葉卡捷琳娜運河旁邊坐落著一座風格特異的教堂,是為了紀念亞曆山大二世遇刺而建,這就是聖彼得堡基督喋血大教堂。它的祭壇位於沙皇1881年被革命者炸彈炸死的地方。教堂紅色牆壁,圓頂,磚砌結構,由周圍8個圓塔式塔頂和中央1個大塔樓組成,它們之間並不對稱,似乎隨意搭配,像一個個“蔥頭”爭先恐後地向上伸展著,中間最高的是基督教的象征,內部通過走廊連成一片。“洋蔥頭”有鍍金的、有彩色搪瓷的,追求鮮亮的效果,不管天氣如何,皆閃閃發光。教堂正麵的柱子、飾框、飛簷皆用大理石、花崗石和不同顏色的磚頭飾麵。四麵的拚圖主要內容為新約全書的故事,中央圖案反映了救世主在凡世的生活,西側圖案內容為基督受苦、釘十字架、複活等。東側圖案為複活之後的事件。這座教堂與莫斯科的瓦西裏升天大教堂一起成了兩座城市的重要市標,它也是世界上最奇異的建築之一。沿著葉卡捷琳娜雕像旁邊公園裏曲曲折折的小徑,來到神秘又美麗的大花園,遠離市中區的繁華,坐在鮮花叢中聞著花香,靜靜欣賞涅瓦河麵無聲的倒影。花園裏到處是散步的人,有老人也有孩子,更多的是一對對年輕的戀人。我們路過花園的時候,有許多戀人相擁坐在椅子上,或說著悄悄話,或接吻,或照相,或談笑風生,空氣裏飄蕩著愛的語言,這種感覺好極了。累了可以在露天咖啡座或者小酒吧小憩一會兒,像普通的俄羅斯人一樣,在每個工作日結束的下午,悠閑地坐在路邊的小咖啡廳裏,和幾個好朋友一邊聊天,一邊看書,一邊喝著東西,哪怕隻是半個小時、幾分鍾,他們都那麼開心。咖啡館是聖彼得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俄羅斯文人有在咖啡館交流或者寫作的習慣。多少年來,有無數風流才子曾經走進這些咖啡館,又從這裏走出去,他們將優雅放到詩文裏吟唱,把詩文融入咖啡中品嚐,最為著名的是涅瓦大街旁的普希金咖啡館。俄羅斯的咖啡又濃又黑,不添加任何香料,苦苦的。午夜時分,也隻有街邊咖啡館和小酒吧仍然燈火通明、人潮如流。這種咖啡館是聖彼得堡乃至歐洲很多國家的一大城市景觀。
聖彼得堡坐落在涅瓦河口的42個小島上,其間河流交錯縱橫,由500多座大大小小的橋梁相連接,這其中還不包含公路和鐵路橋。因此聖彼得堡還被稱為“橋梁博物館”、“北方威尼斯”。遊船在聖彼得堡的涅瓦河上遊覽,幾乎所有的市內著名景點都能看到,兩岸的風光就像是一幅長長的風景畫。在蔚藍色的背景中,聽導遊將俄羅斯的典故、軼事娓娓道來,或唱一支俄羅斯古老的民謠,是最好的休閑方式。五星級的ASTORIA飯店前是基督複活教堂和彼得大帝騎馬銅像。在飯店的電梯門旁邊,有一個銅牌上刻著曾經在這裏下榻過的幾十個名人的名字,美國舞蹈家鄧肯,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中國總理朱鎔基等人的名字都在上麵,半個世紀的歲月就這樣濃縮在一起。這裏的早餐自助餐豐富得讓人目不暇接,特別是俄羅斯特產的鮭魚魚子醬,晶瑩飽滿,鮮美之極,配一塊用黑麥烤製的黑麵包,讓人著實過足了癮。俄羅斯人講究飲食,菜肴豐富多彩,“俄式大菜”在世界上很有名氣,正宗的羅宋湯、傳統小煎餅都非常有民族特色。當然最少不了的還是伏特加,這也是俄羅斯享譽國際的特產,不過伏特加酒一般也隻有40度,而且與在國內不同的是,在俄羅斯喝伏特加的最大特點是晚上喝得越多,第二天早上頭腦就越清醒。有興趣的愛酒人士不妨一試,再配一片切好的檸檬,盡情暢飲,看看自己的酒量。
在多數公共場合,俄羅斯人是很安靜的。地鐵上、快餐店裏聽不到喧鬧的音樂和人聲,即使是地鐵站口的小販也是手持一小把一小把的玲蘭花靜靜地站著。我們所見最熱烈的場合是在戲院中。曲罷戲末,在如浪的掌聲中,演員們不斷地以各種優美的姿態謝幕,可歡呼和掌聲仍然經久不息。進戲院看戲是俄羅斯人生活中的常事,就像散步、吃飯一樣尋常。能到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大劇院看芭蕾舞、聽音樂會,對遊客來說是一種莫大的榮幸和享受。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白夜”中描述過看戲前的瑪欽卡要怎樣的梳洗打扮,今天的俄羅斯人仍是盛裝赴戲院。雖然劇院附設的酒吧收費不菲,觀眾們在戲前還是要到酒吧裏喝上一杯。在短暫的幕間休息,女人們忙著補妝、梳理頭發,這些習慣代表了他們對文化的熱愛和敬重。
聖彼得堡因為緯度比較高,每年夏至的時候,夜晚便呈現出一片灰白,太陽終日不落,這便是有名的白夜。聖彼得堡人的精力在這個季節被擴張成雙倍,睡意消失無蹤。在仲夏的午夜街頭可以體會到“浪漫”,天空微微反射著陽光,一片淡淡的紫色,觀賞白夜斷橋的人越來越多。這時站在彼得要塞的河畔,選個角度好的視野,等待著橋慢慢打開,河麵十分平靜,橋卻慢慢“斷”開了。全城共有13座橋梁定時從中間向上打開呈八字形,幸運的話,可以看到萬噸巨輪鳴笛而過。聖彼得堡人將機械科技與人文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感覺輝煌又奇異。
聖彼得堡的地鐵對我來說是到這個城市的一大驚喜,獨特的文化氣息都流淌在繁忙的地鐵站中。這裏不論外部設計還是內部裝修都十分考究,采用大理石、馬賽克、花崗石、陶瓷和五彩玻璃,裝飾出具有不同藝術風格的大型壁畫及各種浮雕、雕刻,再配以各種別致的燈飾,像富麗堂皇的宮殿,讓人完全沒有置身地下的感覺。地鐵站除根據民族特點建造外,還以名人、曆史事跡、政治事件為主題而建造。現代化的地鐵線訴說著這個城市的人文和曆史。火車是在地下200多米的深處飛馳,即使自動扶梯以每分種40米的速度運行,也要2分鍾才能到達地鐵的深處,其中有一段還是在涅瓦河下行駛。買一份晨報靠在自動扶梯上,一股沙維兒瑪(一種土耳其烤肉)的氣味從身邊飄過,一個小夥子三步並一步的提著早點向地鐵深處跑去。地鐵站的大廳布滿了售票亭,大的地鐵站相當於一個大的超市,從報紙音響到熟食罐頭,從日用五金到服裝鞋帽,都能在地鐵站裏找到。車廂裏懷裏抱著戴絨線帽小狗的戀愛男女愉快交談著,座位上坐著拿小說報紙安靜讀著的中老年人,在這裏,年輕人給歲數大的人讓座是鐵定的行為規範。地鐵站外就更熱鬧了,中老年婦女們拿著自家縫製的襪子和俄羅斯毛圍巾站著叫賣。上班時間,人多但很有秩序。沒有地鐵就沒有俄羅斯人正常的生活,當午夜12點乘最後一班車行駛在黑暗的地鐵甬道裏,四周萬籟俱寂,你會聽到滄桑與不安。
在聖彼得堡,一般10月中下旬就可以看到雪了。從窗戶向外望去,麵對我們的又是一片潔白,地上的雪有些厚度,天上依然飄著淩亂的雪花。在這裏生活久了就已經沒有那種對於雪的激動了,覺得這一切來得是那麼的自然。這裏的人對於雪顯然已經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程度了,雖然是在雪中行走,但是依然輕鬆。路上的雪已經被行人踩實,年輕的小夥子放棄行走,在上麵溜行,幾個人溜過後,路麵變得非常光滑。年紀大的行人隻能重新開辟一條新的道路。有時我會跟在他們後邊溜上一段。嚴冬時間很長,有時候會持續到第二年的5月。要說到俄羅斯女人,當之無愧應該是那些蕩漾著青春氣息、摩登時髦的俄羅斯姑娘了。俄羅斯女人很漂亮,這種漂亮是懾人的。就是在一身包裹得很嚴實的冬裝下,你依然能感受到她們身上所散發出來的一股年輕的活力、一種古典的美麗。在零下十幾度的環境裏,她們依然穿著裙子,若隱若現的絲襪肆無忌憚地向路人宣告她們的美麗是經得起嚴冬的考驗的。她們用各種不同款式的帽子圍巾來裝飾自己,令路人眼睛一亮。不過,這幾年,俄羅斯女人越來越給人複雜的感覺,美麗已經不再是單純,你會在街頭很容易碰見那些漂亮的俄羅斯女人抽著煙,一副曆盡滄桑的模樣。俄羅斯小姑娘很早就表現了成熟的姑娘風韻。這些俄羅斯小姑娘有著最燦爛的笑容、最白皙的膚色。看著她們,可能你會覺得像欣賞一件工藝品似的,眼光久久不願離去。我在飛機上就看到一個俄羅斯小姑娘有著索菲瑪索的臉容,我簡直太詫異這瓷娃娃般一點瑕疵都不留的臉容了。這座冰雪封凍的城市大概正是因為有了這道風景才沒讓我們感到寒意吧。偶爾在街上看到的俄羅斯大嫂們,體態臃腫卻不失風雅。你會發現她們略施粉黛,在老去的容顏上淡掃娥眉,抹著永遠得體的濃濃的口紅,在一身貂皮包裹的行頭裏,挎著一隻優雅的小包,頂著貂皮小帽,有著一種老去的從容,又有著一種儀態萬方的美麗。都說漂亮的俄羅斯女人在步入中年時會發生體態上翻天覆地的變化,看著這些曾經美麗的俄羅斯大嫂,心底會發出一種年華易逝、容顏易老的感歎。不過,看著她們微笑的麵容、從容的神情,好像心底的這份為她們而存在的失落完全是庸人自擾罷了。她們是城市人群中積極樂觀的一派,這一點,你從她們的裝扮、堅定的步伐中完全可以體會到。
俄羅斯人也是出了名的會享受生活,每次出太陽,大街上便擠滿了曬太陽、散步的人。特別是告別了漫長冬季後,第一抹春光照耀時,心急的俄羅斯人更是穿上比基尼,拉出躺椅在彼得要塞邊的草坪上提前感受夏日。夏天是聖彼得堡人和陽光親近的最佳時節,天高且藍,雲淡而遠,人在暖融融的陽光下不由自主地有種微醉的感覺。漫步在人頭攢動的涅瓦大街,感覺很放鬆,在這裏,沒有人會因為你與他語言不同、膚色各異而特別注意你,每個人都陶醉於自己的世界。聖彼得堡的大街主要是文化商業街,店也主要是古玩店、舊書店和珠寶店,每家店都會出售有名的工藝品和紀念品,特別是俄羅斯的套娃。這些套娃還真是俄羅斯人民智慧的體現,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看到它之後都喜歡,它簡直成了俄羅斯民間工藝品的代言人。這種問世於19世紀40年代的木娃娃被稱作“馬特廖什卡”,在十月革命前,這是俄國姑娘最喜歡、最常叫的名字,而且還有特殊的含義——這個名字源於拉丁文的母親一詞,套娃正好體現出俄羅斯母親生命力旺盛、體魄健壯、多子多福的特征。套娃的品種多樣,有蘇聯領導人像套娃,還有藝術家人像套娃,它們往往是普通套娃價格的幾十倍。街邊有很多藝術家為遊客畫像,捕捉著遊客們瞬間的風采,同時還兼售畫有俄羅斯的白樺和鬆林之類的油畫;年近古稀的老人們悠然自得地拉著手風琴,並沒有誰特意停步聽他們演奏,也很少有人向他們麵前的紙盒投幣,他們卻悠然自得;地鐵站前的小姑娘彈著吉他,唱著俄羅斯流行歌曲,還擺動身體配合音樂,盡顯青春和時尚的魅力。也許從專業角度來看,他們遠遠不夠水準,但他們身上洋溢的激情,為這條古老的街道增添了情趣。街頭的藝術家們為行人吹奏樂曲,和著賣藝術品的小販們的吆喝聲,文明而有禮貌。隨處可見遊客駐足流連於藝術品前,為這裏悠久的文化和古老的人文風情所陶醉。聖彼得堡雖然城市古老,但是也是年輕人的天下,在各個閃著紅綠燈的交叉路口,常常會停靠著成排的摩托車或亮麗的跑車,這些都是隨著俄羅斯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一代的青年代表,他們往往給自己和愛車穿戴了全套裝備,駕駛著拆掉消音器的摩托車或跑車穿梭在各條街道裏。在冬宮廣場前,一大群滑著直排輪比酷的男孩女孩,在一陣技術比拚後,聚集到一間路邊小酒吧,金色的陽光暖暖地照著這群年輕人。街邊的小酒吧經常是這些時尚青年彙集的地方,在這裏可以直接感受俄羅斯的酒吧文化,看到各式各樣最新的酒瓶,喝到最新的啤酒、威士忌或伏特加。
來聖彼得堡時腦海中出現的混亂擁擠的城市畫麵在匆匆流去的時光中一點一點地改變,這是一座將生活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城市,她的誘惑與魅力吸引著所有到此遊玩的人。一代代的藝術巨匠在這裏的舞台上匆匆走過,把無數動人的事跡、永恒的美凝固在聖彼得堡的每一個角落裏,投映在涅瓦河的柔波中。
幾年的留學生活結束,飛機再一次起飛了。來的時候陽光燦爛,走的時候心情也變得陽光燦爛,很不舍地向聖彼得堡揮了揮手,心中無數遍地說:“再見了,美麗古老的聖彼得堡。”